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习总书记在主持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针对当前形势,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从提高供给侧的技术技能水平着手,统筹兼顾政府、市场、劳动者三方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发力,解决供给侧技术技能水平与需求侧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一是要构建以公共服务就业机构为主体,积极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就业服务体系,确保其覆盖面广泛、服务内容全面、服务形式多样。二是要着力提升就业服务的精准度,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一个立体化、多元化的劳动力市场信息采集网络。通过建立分行业、分专业、分职业的多层级分布式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形成精准的“一对一”就业服务网络。
推进高校培养模式的革新。一是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必须坚守市场化人才培养的导向,着力提升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构建校企供需对接的平台和渠道,倡导“订单式”培养模式,致力于解决专业设置与实际需求不符、学用脱节的问题。二是整合各类教育培训公共资源,打造一个纵向衔接、横向联动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网络体系,为有学习需求的劳动者或待业人员提供专门的技能培训课程,通过技能培训助力转岗人员实现再就业。
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市场实际需求。一是个人应积极调整就业观念,主动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必须纠正单纯追求稳定、规模、层次的就业心态,同时持续坚持学习和自我提升,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以适应就业市场的快速变化。二是企业亦需更新用工观念,致力于为员工营造优良的工作环境,重视并提升员工的劳动权益保护。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个人发展。
推动创业引领就业,不断优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着力完善创业引领就业的保障机制,提升创业服务效能,增强创业项目的质量水平。积极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施展才华的就业岗位,引导外出人才回归乡村、城市人才下乡创业,激励青年人才投身于重点发展领域、关键行业以及基层和中小微企业,为就业创业注入新的活力。(吴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