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72次中央深改委(领导小组)会议,一件件关乎百姓的大小事,被列入会议议程,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在72次的公开报道中,“人民”和“群众”分别出现了200多次和100多次。“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任务之艰巨、内容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党员干部要在“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中感悟人民至上真谛,着力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
从“我是谁”中明确改革方向,以“人民呼声”为改革掌舵定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我是谁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本质与初心的试金石。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要立足当前,瞄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寻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要敢于涉足“深水区”,聚焦新时代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把一个个“心头事”转变为“实在事”。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精神,破除固有思维观念,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推动形成不断发展、日臻精深的改革之道。
从“依靠谁”中寻求改革方法,聚“人民智慧”为改革指路定位。“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小岗村18个红手印”的故事、新时代“枫桥经验”、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浙江“最多跑一次”、福建三明综合医改……一个个依靠群众智慧创新的治理举措,为改革开放创造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新时代改革开放要继续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积极向人民求教、向智者问策,把“课桌”“服务台”搬到田间地头,在与群众交谈中当好听众、做好记录,不断练好“内功”、精进“本领”。要走稳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脚步向下走、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沉,把顶层设计同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要不断总结经验,提炼方法,找准改革破题的关键,用人民“金点子”提升改革“含金量”。
从“为了谁”中检验改革成果,应“人民期待”为改革赋能续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从百姓的大小事着手,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持续推进民生领域重大改革和制度建设。要尊重人民群众作为评价改革成效的主体地位,坚持把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制定和衡量政策的根本标准,把落实改革制度为人民共享作为评价尺度,推动改革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要永葆“闯”的精神和“创”的劲头,用改革的方法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勇于打开思想“禁区”,破除利益“雷区”,做到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哪里疙瘩最难解,就重点抓哪项改革,实现为改革发展增动力、添活力。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态度回应“人民期待”,做到知其难为而为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汪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