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最终执行者”,也是与人民群众最为密切接触的“前线阵地”,党员干部必须秉持“事事须完善”的责任感,以过硬本领纾民困、解民忧、暖民心,让事事画句号,让党和人民“时时放心”。
小事不“小视”,拿出“绣花功”真心办。在迈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民生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且呈现出分众化、差异化和独特化的趋势,这不仅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满足,更是对品质生活的追求。面对这样的变化,党员干部的工作态度、方法、路径及结果都面临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对每一件看似微小的事务都给予足够的重视。要秉持一颗真诚的心,紧密围绕人民群众所关心、所烦忧、所困扰的问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事业观和政绩观。不因事务的琐碎而轻视,而是从群众的角度出发,以群众的立场来审视和处理每一件事情。在工作中,避免摆架子、打官腔,更不能敷衍塞责。相反,应当将每一件小事都视为自己的家务事,尽心尽力去解决。在细微之处展现真诚,构筑深厚的情感纽带,从而在不断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中,建立起牢固的“鱼水关系”,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认可,进而夯实基层执政的根基。
急事不“急躁”,拿出“瓷器活”稳妥办。在处理基层工作时,鉴于其复杂性和多任务性,党员干部需保持严谨、稳重的态度,以避免在忙碌中出错。与业务部门不同,基层工作常涉及多条上级指示线,并需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在如此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工作环境中,党员干部需展现沉着冷静的品质,对待急事不急躁,从容应对、妥善处理,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党员干部需持续提升个人能力,确保拥有扎实的业务、沟通和灵活应变能力。只有如此,在面对基层急事时,方能展现专业素养,有效化解难题。党员干部需具备前瞻性思维,预先思考并规划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实施应急措施和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妥善处置,从而攻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难事不“畏难”,拿出“硬品质”攻坚办。在处理重大和复杂事务时,需体现担当精神;在顺境与逆境中,需展现广阔胸襟。面对群众的质疑与诉求,我们深知并非所有问题都能迅速且完美地解决。为了将难题转化为喜事、好事,防止其成为发展的“症结”和“梗阻”,必须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查找症结所在,并努力消除阻碍。以坚定的决心和不逃避问题的态度,以甘于奉献的精神,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确保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吴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