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农业农村部提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移风易俗,移的是不正之风,易的是不良之俗,注入的是文明力量,受益的是广大百姓。推动移风易俗纵深开展,破处陈规陋习的沉重枷锁,唯有从思想上进行洗礼、从制度上充分保障、从执行上扎紧笼子,同心协力、常抓不懈,方能推动乡村治理工作提档升级,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以思想教育为"根本点",抓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度"。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当前,农村逢"事"宴请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归根到底是对破除传统陋习缺乏思想认识。因此,一要压实教育内容。广泛宣传移风易俗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摒弃不健康的“面子观”,坚持法治和德治双管齐下,逐渐转变百姓观念。二要丰富教育形式。通过线上录制宣传视频短剧、公众平台转发,线下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思想教育。三要扩大教育覆盖面。基层领导干部做表率,执行干部婚丧宴席操办等事项的报备制度。发挥网格员、志愿者、党员先锋作用,积极向亲人、同乡宣传,成为移风易俗的踊跃参与者和积极倡导者,营造良好乡风文明的氛围。
以制度约束为"切入点",取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成效"。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要从建立健全的体制机制着手。一方面,要在制定方案上下功夫。压实各级党员干部责任,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和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按照地域、民意等,标准清晰、有奖又罚,因地制宜制定约束性措施;省、市、县、乡、村五级领导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创新用好村规民约,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另一方面,要在健全激励机制上下功夫。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将移风易俗奖补资金用于补贴生育、宅基地建房、子女入学、创业贷款等村公益事业,减轻村民压力,营造时代新风。
以监督检查为"关键点",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气象"。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通过强化监督检查来保证移风易俗相关政策的有效执行。一方面,要严格监督形式。通过"四不两直"的方式,"蹲点式"找准乡风陋习,防止因形式主义造成基层迎检负担加重。同时,成立红白理事会,对全村红白喜事进行监管,保证村规民约成为村民的日常行为处事规范。另一方面,要加大处罚力度。建立家庭文明诚信档案,积分化管理,对发现基层中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发现一起,依规依纪惩处一起,倒逼农村基层一线移风易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移风易俗,也绝非一日之功。内蒙古全区上下要锚定"两件大事"和闯新路,进中游目标,推动农动移风易俗,以良好精神风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篇章。(张雨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