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大处着眼”的视野格局和“小处着手”的路径操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大问题,用实际行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聚焦群众“小切口”问题,架起民意“连心桥”。欲知山中路,需问打柴人。实践证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所以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这样才能摸清楚群众的实际情况,倾听到群众真实的想法,才能制定出符合群众期待的服务措施和办法。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融入群众,多跟群众唠唠嗑,多跟群众取取经,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从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及时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揪心事,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拉近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和距离。
聚焦群众“小切口”问题,办好惠民“暖心事”。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以人民群众为镜,贴近群众,切实的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关键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尽职尽责的精神,来办好惠民“暖心事”。那就需要党员干部坚持向历史遗留问题开刀,层层剖析,庖丁解牛,摸清根源,开出实招,真正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深植于基层亲眼去看、亲耳去听、亲自体会、亲身感受,让民生实事在点点滴滴的渗透中给群众更贴心的守护、更暖心的效果。
聚焦群众“小切口”问题,书写民生“满意卷”。天下之大,莫大于民生。习近平在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对大家说,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党员干部要自觉厚植人民情怀,以百姓心为心,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角度想事情、做决策,着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稳步提升保障水平,更好推动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地方的“发展指数”,解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生活问题,让群众真正得到“大实惠”。(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