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 意味着生产力质的跃升,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之一,也是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关键一招,在广阔的乡村舞台中“大有可为”。身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大背景下,要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将新质生产力贯穿乡村全面振兴全过程,让新质生产力成为乡村振兴事业的“一池春水”,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聚焦农业技术,为乡村全面振兴添动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强调了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聚焦农业新质生产力,在传统农业基础之上,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具等手段,推动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广大基层工作者要以发展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的“新农业”为导向,大力培育良种、孕育良机、推广良法,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面积增产,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聚焦因地制宜,为乡村全面振兴发巧力。在乡村发展新质生产力绝不是“一哄而上”搞一种模式,必须把因地制宜贯穿始终。一是因为“五里不同天,十里不同俗”,不同地区的资源、发展水平等各不相同,二是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先立后破,充分利用本地的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焕新”。广大基层工作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深入了解本地的资源优势,特色产业等,发挥比较优势,有选择地依托“旧”产业发展“新”产业,运用新技术促进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加快打造各具特色的新质生产力,使用“巧劲”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聚焦人才选育,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靠“人”,特别是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对农村而言更是如此。广大基层工作者要精准谋划农村人才需求清单,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既要通过外部“输血”,在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特产品加工等新业态方面选用一批高层次人才,让农业现代化发展更加多元化;也要通过内部“造血”,建立完善的农民培训体系,开展涵盖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内容的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知识和技能水平,培育一批适合本地的“土专家”,提升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和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吴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