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提出并付诸实践的“四下基层”活动,其工作作风和工作机制,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深厚的为民情怀,具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把“四下基层”活动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以“深学细悟、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宣传宣讲“零距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到基层,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目的就是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党的声音由“天边”传递到“身边”。作为上下贯通和下传的“关键纽带”,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把“高大上”的意识形态和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和“土语”来进行讲解。在内容上,要积极地与群众的需要相结合,本着“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说什么”的原则,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重点宣传和细致的讲解,增强其理论性的“实用性”;在形式上,要积极地抓住人们的注意力,运用大众喜欢的表达方法,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理论趣味化,让群众对政策有更深刻的了解,让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行动。
以“寻根究底、身入心至”的措施,让调查研究“零盲区”。调查研究是获取真知灼见的源泉,是制定科学政策的必备条件,是做好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更是上好群众路线的一门“必修课”。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深入基层工作时,不应“走马观花”,而应“身入”而“心入”。善于从群众欲说还休的话语中发现问题,从话语中解读更深层次的内涵,做到“零盲区”的调研、搜集民意。最终,将调查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成效,解决一个问题,解决一批问题,将调查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和事业的动力,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得到切实提升。
以“主动出击、德法并举”的导向,让信访接待“零敷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访工作是为人民服务,是为人民服务的。信访工作是群众反映群众意见的“晴雨表”,在维护社会稳定,提升政府服务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行动起来,将“信访接待”到基层,作为检验、整改发现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真诚地接待来访的群众,切实做到设身处地,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以“德、法并重”的方式,了解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进行主动处理,对在信访接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对于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的,要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不断地推动信访化解工作。用心用情用力,把群众的烦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都办好,让群众工作在“家门口”。
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让现场办公“零拖延”。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端”和“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基层工作的好坏,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实地办公”“下基层”是检验基层党员干部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与水平的一种工作方式,只要深入基层,就能体会到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实际意义,从而锻炼出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一线工作法”,发扬“马上就办”的精神,“真抓实干”的担当精神,让每个决策更贴近实际,让每个决定更切合实际,让每一个部署更有实效,从“当即就看”到“马上就办”,让人民群众都能清晰地看到问题受理和解决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在最前面解决矛盾,在最基层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唐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