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不仅标志着春天的深入,更象征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开始。随着太阳到达黄经345°,阳气上升,气温逐渐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仿佛在一夜之间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惊蛰,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其中的“蛰”字,寓意着冬季里昆虫入土藏伏的状态,而“惊”则代表着春天的到来,春雷唤醒了这些冬眠的生物,让它们重新活跃在大地上。这种奇妙的转变,不仅是大自然的一种神奇现象,更是古人对于自然节令的深刻洞察和反映。
在农耕社会,惊蛰节气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春雷的响起,农民们开始忙碌起来,田间地头春潮涌动,一幅幅“人勤春来早”的春耕画卷在广袤的大地上缓缓铺开。家家户户牵牛耕种,播种的场景连同吆喝声,将春天的田野渲染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
而在现代社会,惊蛰同样具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气的到来,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就能够战胜一切,迎来新的生机和希望。
此外,惊蛰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用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逐渐演变成惊蛰打小人驱赶霉运的习俗。这些习俗不仅是对惊蛰节气的庆祝,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正是一年春好处,闹春之始,始于桃红。年轻干部在此时,也应该重温胸怀的抱负,让“等一等”、“拖一拖”、“停一停”的慵懒随着枝头雪一起抖落,当日事更要当日毕。在起点处想一想自己的初心,在出发前热一热自己的动力,保持奋斗的激情,昂扬踏步在路上。“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周遭满是生命跳动的韵律中,叹春、怨春莫若惜春、迎春,在春的呼唤中做好一年的计划,珍惜时光,以行动施展抱负,用成绩迎接暖春。(王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