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必须“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一百年历史波澜壮阔,作风建设一直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而发展,历久弥新。一路走来,我们可以看到在逆境中一往无前的王步文,用短短33年风雨人生诠释何为初心使命;可以看到“不带私心搞革命”的谷文昌,在荒山石滩造林,一心一意只为人民;有“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焦裕禄,亦有守得住清贫的方志敏……这些人在“吃苦”中坚守初心,在“吃亏”中践行使命,以实际行动彰显着我们党的优良风气,也为我们青年人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思想破冰,明心正道,立好政治“主心骨”。初入基层,我们要化身“求学者”。学先进理论思想,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自觉用党规政纪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大道不偏离、小节不丧失”。学上级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基层工作的政治性、严肃性和复杂性,明确无论是结合实际处理问题,还是撰写材料、下发文件,都要严谨细致,思虑周全;学先进典范,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于小恩小惠跟前不动如山,做烈火中的真金,疾风中的劲草。
萤火虽微,愿为其芒,甘当基层“绣花针”。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乡村振兴、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暖民心行动……贯穿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也渗透于群众的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之中。作为基层的一份子,个人力量微薄,但同样要牢树主人翁意识。党支部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架起了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我们便要牢牢抓住开展为民服务活动的机会,发扬真抓实干、尚俭戒奢的优良风气,做到善看群众“脸色”,善听群众“呼声”,善赢群众“欢心”,以群众的口碑来检验工作的成效。
百舸争渡,不问归路,争做发展“生力军”。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各地实情千差万别。结合实际,要想不断改进服务,必须要提高创新意识,强化执行能力。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在学会应变的同时,主动求变,常态化更新工作理念,适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另一方面,要在应对群众诉求时多做“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少做“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对待群众交办的任务要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声”。
光阴数载弹指过,未经磨染是初心。新征程是充满光荣与理想的远征。浪潮之间,我们要在凝心铸魂中增强行动自觉,让廉洁之风吹向基层大地,以进取之姿拂去思想的荒芜,不忘清风来时意,守心如故从始至终。(包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