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从古代先贤“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的认知,到梁启超先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美哉我中国少年,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呐喊,再到二十大报告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指导思想,人才的内涵和外延从未如此的丰富和清晰。
现如今,基层人才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鲜血液”,也是助力基层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基层政府更应铺路架桥,创优生态,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基层建设添砖加瓦。
搭建“用武之地”,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世不患无才,而患无用才之道。基层虽条件艰苦,但也拥有着尚未开垦的大片“蓝海”,也能为有能力、有信仰的人才提供大显身手的一方“沃土”。从现实角度来看,要想更好地利用人才杠杆,探索实现人才价值的“最优路径”,基层就要坚持因人制宜、因岗制宜,打破束缚人才施展拳脚的藩篱,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除此之外,也要鼓励基层人才敢想、敢干、敢拼,勇挑“大梁”,勇担“重任”,将人才优势转化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强大势能。
聚焦“基层之需”,坚持“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培育人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关键。一方面,基层组织部门要围绕实际情况充分调研、精准定位,坚持“缺什么,育什么”的原则,按需培养。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政府搭台、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搭建培育人才的新格局。除此之外,培育好戴“草帽”的乡土人才也尤为重要,要优先培育懂农业技术、种植、养殖技术的乡土人才,让其成为引领基层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打消“后顾之忧”,坚持“引天下英才而留之”。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环境好则人才聚,基层不仅要懂得“重金引才”,更要学会“筑巢引凤”。留人留心,重在用心,基层部门要打好“政策拳”,涵养人才生态,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人才政策倾斜,开辟“绿色通道”,营造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除此之外,也要打好“人心拳”,激发人才内生动力,切实增强人才归属感,敢于为真正敢想敢干敢拼的人才“开绿灯”,建立容错机制,让优秀的人才在基层、在农村“落地生花”。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只有聚才有“诚心”,用才有“匠心”,留才有“真心”,才能跑出人才工作“加速度”,才能真正绘就“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基层人才“蹲苗图”;才能让“天下英才纷至沓来,源头活水驱动振兴”的美好蓝图早日实现。(徐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