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发展,文明在进步,过去的老百姓从“求温饱”到现在的老百姓“求生态”,归根到底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态文明的建设,是关乎于人民的福祉与人类的未来,而如何为人民描绘一张浓墨重彩的美好蓝图,关键在于如何画好底色,而下好第一笔,更关键在“立”。
一是立足和谐共生,抓保护。生态文明的建设,强调的更是一个和谐共生的理念,在生态建设的同时,也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中国的发展上,时常围绕着到底是要“发展”还是要“环境”这个不变的难题,正所谓“先立后破”,立足保护“环境”这条路,就可破除“发展”的围城,从而可达到和谐共生的这个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统一,努力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现代化的路子。
二是立足生态宜居,抓修复。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在美丽的家园中享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只有修复生态环境,才能让我们谋高质量发展、求高生存环境的愿景实现,一方面对于已经损坏的生态环境,要顺应自然的发展,坚持自我调节自我恢复,给大自然喘息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要处理好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的辩证方式,自然恢复有一定的局限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客观规律之下运用人工修复的方式,加快生态系统恢复的进程。
三是立足科技创新,抓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的思想,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势必要用科技创新的方法助推绿色低碳转型,从创新方面来看,科技创新的潜力无疑是巨大的,在生态建设的框架下,可以极大限度发挥生态产品的价值优势。从协调方面来看,科技创新能够很好平衡生态保护及创新的平衡,如通过发展当地现有绿色资源相关的绿色技术,增加经济效益,通过科技创新,有助于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蔡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