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大农村通过党建统领促发展,将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新为民服务方式,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提升组织优势“轴动力”,打造“家门口的强引擎”。发挥好基层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打造以“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从政策和资金上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用好“头雁”领航作用,通过开展“乡村振兴培训班”,以实地走访、观摩、交流等多样化方式开拓干部视野,在“学中干、干中学”边学边干,锻炼主力军,发挥其先锋带头作用。构建好考核评价模式,通过因村制宜谋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以奖代补”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年末评选村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的良心循环,打造当地“带不走的产业”,提高村级组织为民服务能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打造“家门口的金饭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地域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而发挥好资源禀赋是振兴乡村产业的重要着力点,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稳定支撑面,是产业发展生命力和新动能的源泉。打好产业发展“特色牌”,就要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精准把握,从产业调整到示范基地,从实践探索到做大做强,从零敲碎打到集约管理,不断拓展和延伸产业资源优势,形成连片的产业链、产业带和产业网,走出一条生态优、产业旺的鲜明路子,避免千篇一律的产业同构化以及发展模式的“水土不服”。在差异化发展中打造产业发展“活招牌”,厚植特色产业基础,增强农业产业地域市场风险的能力,带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端劳致富“金饭碗”。
建强乡村人才“新引擎”,打造“家门口的领头雁”。要让乡村振兴“快车”跑起来,必须着力制度建构,精准配置要件,建强乡村人才振兴“制度引擎”,破解乡村人才引不进来、沉不下去、活不起来的窘境。“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对人才的内在激励至关重要。乡村人才振兴要突出实践实干实绩导向,着力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评价倾向,着力解决对不同类型人才评价标准“一刀切”“一把尺子量到底”的问题,以分类评价为基础,结合不同人才特点,合理设置和使用评价指标,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形成不论出身、资历、职称,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主动性、积极性,让各类人才充分“燃”起来。(颜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