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各级组织部门要深刻认识人才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久久为功、常抓不懈,要以“广开门路”起笔落墨、“别出心裁”行笔走墨、“人尽其才”收笔回峰,推动各类人才在广阔乡村天地大展拳脚、大施所能,真正写好乡村振兴“人才文章”,谱写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篇章。
以“广开门路”起笔落墨,注入“源头活水”,写好乡村振兴“引才文章”。当前,乡村振兴高速发展,产业新形态层出不穷,对乡村人才的质量、数量、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要培养本土人才,还要引进有技术,会管理的带头人和回流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按需引进,着力解决人才供给中的突出矛盾,弥补产业升级转型中的人才缺口,打造经营人才、产业发展人才、服务人才、管理人才的生产线。要创新引才形式,改进引才模式,进一步拓宽引才事业和渠道。同时与本地经济发展规划相适配,聚焦特色产业发展、乡村需求等情况,用家乡情唤回本地人、用发展情吸引外地人,让有志向、有担当、有能力的各类人才服务乡村。为新乡村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发展空间,作人才振兴的催化剂,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活力。
以“别出心裁”行笔走墨,激活“发展源泉”,写好乡村振兴“育才文章”。乡村人才培养主体多样,涉及面广。要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乡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个性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推动乡村人才培养合力的形成。认真进行人才培养需求的研究、预测和分析,根据区域发展、产业重点、岗位特点和人才意愿,精准打造品牌化、专业化、差异化的产业园区和孵化平台,精准匹配人才使用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和科学性。针对于本土的人才培养,,要注重挖掘管理优秀的“乡村企业家”和技术精湛的“田秀才”,特别要在政策上扶持乡村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依靠新型人才带动乡村振兴的齿轮。人才评价也是人才培养关键的一环,要完善实用的人才评价体系,打破单纯依靠学术论文、学历等去评判人才优劣的片面僵化。人才培养还需要各方面统筹兼顾,完善人才培养的生产线,从根源上打牢人才振兴的基础,为乡村振兴储备好新生力量,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和全面化。
以“人尽其才”收笔回峰,提升“人才动能”,写好乡村振兴“用才文章”。“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千里马”常有,但不能“骈死于槽枥之间”,所以人尽其才,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坚持人才配置需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地制宜的原则。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方能良性循环地人尽其才。如何写好人才振兴的这个“用”字?答案就是灵活变通,要当好“分配者”,按需求分配和按能力分配相结合,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做到物尽其才,人尽其用。不间断的挖掘乡村人才的潜力和活力,做到“策以其道,食之尽材,鸣之通意”,使其“才美外见”。厚植“人才森林”,润泽“源头活水”。打造好知人善任的新格局,才能凝聚成强大的人才合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赵静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