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全国近65万个城乡社区,大约有10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的很多工作都要靠社区工作者去完成。
社区工作者是引导者,应当疏导民众情绪,引导上级部门开展工作。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民众对影响生活的社区工作有意见是正常现象,通过规范化考试的社区工作者一方面能向民众解释好相关政策,调节民众不满情绪,降低后续工作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身先士卒做好表率。社区工作者在解释说明政策、模范表率方面应当关照广大老年人,老人不会使用现代通讯设备,因此社区工作者的表率作用尤为重要,有带头作用的社区工作者能让年老群众争相学习、模仿。
社区工作者是通讯员,应当利用好了解地理情况的技能,帮助上级更高效的了解基层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社区工作者接触的普通民众最多,最了解基层情况,自然能提供更为真实全面的基层数据,帮助上级单位决策。在当前强调“互联网+基层治理”的大环境下,社区工作者是建立治理数据的第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社区工作者不对社区地理环境做细致调查,社区工作者不对社区人口分布情况做到耳熟能详,就做不到精细化治理,上级部门许多惠民政策就踩不到点,落不到实处,政府就做不到让群众享受到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带来的便利。
社区工作者是基层科技特派员,应当进一步学习多学科知识。在数字化的将来,必定会出现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社区工作者岗位,而政府的治理能力也将随着数字化、互联网化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提升。如果社区工作者不了解互联网,不能利用好微信、微博等各种新媒体新技术,面对上级部门的“千头线”,就很难施展好手里的“一根针”,许多精力就要浪费在杂物上,不仅会降低社区工作者自身的工作效率,也会让上级部门对基层的执行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影响政策的制定。所以为了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一方面应当鼓励开设更多的社会工作专业+地理,社区工作者+编程,社区工作者+心理辅导等复合专业,提升未来新加入的社区工作者的知识水平以符合日渐专业化的社会治理。另一方面,应当鼓励社区工作者考取专业证书,利用好年轻社区工作者的学习能力,这样才有利于社区工作者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后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国人口结构将在未来5-10年内完全步入老龄化;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人口结构也将长期不变;城市化将进一步发展出新形态,以往零散的农村也将更加集约化。以上因素都对未来社区工作者的能力提出更复杂的要求,因此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者的工作与地位,进一步优化社区工作者的学习通道与上升通道也迫在眉睫。只有利用好当前的当前的“人才红利”,吸收广大大学生进入社区工作,做好未来的人才预备,才能抵御好后“人口红利”时代带来的治理挑战。(潘大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