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文化 > 正文

在各民族团结奋斗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2-07-23 16:09:21 | 来源: 中廉在线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时强调,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我们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然会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到来。

少数民族文化是带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的中华文化,做好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推进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是推动各民族文化发展、丰富中华文化内涵的应有之义,更是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以文化认同培固民族团结之根、凝聚民族奋进之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繁荣。

各民族文化互通,共谱多彩中国,璀璨世界文明星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在这浩瀚的时间长河里,不仅有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也有《敕勒歌》、一代文宗元好问和仓央嘉措的绝妙诗篇,更有《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璀璨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各民族文化交流融通、各放异彩,使得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也成为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重要根源。文化认同是各族人民凝心聚力的重要纽带,要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断丰富和壮大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世界文明的星空中闪耀中国风采、展示中国文化自信。

各民族交往互融,共创锦绣河山,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涌现出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土尔扈特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无数历史佳话,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长期交流交往、互动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使各民族成为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在历时14年的抗日战争中,各少数民族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与汉族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取得全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使得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各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无论是博物馆里的文物典籍还是遍布祖国各地的文化遗址,都在为各族人民携手共创伟大祖国、共同谱写中华灿烂文明提供坚实依据。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建精神家园,昭示中华民族美好未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民族风俗习惯各具特点、文化渊源各不相同、文化理念千差万别,但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多年的沉浮跌宕,始终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其关键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归属,这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归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从万里长城、都江堰到故宫、布达拉宫,伟大工程凝结着中国人的勤劳智慧,也彰显着不屈不挠、坚韧有力的民族风骨。中华民族精神又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从雪域高原上的赞歌——“老西藏精神”到“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少数民族人民在巨大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坚韧顽强和矢志不渝,又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增添了新的注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汇聚56个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推进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不断增进文化认同,实现中华文化的大繁荣,进而建立民族间手足相亲和守望相助的情感纽带,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让各民族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委组织部 焦丽玲)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