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楼上,凭栏远眺,轻烟漠漠,秀水泱泱。101年来,红船依风雨楼前,披风沐雨,敞对青天。历经翻天覆地的时代变迁,南湖依旧,红船依旧,芳华依旧。新的征程路上,让我们打开1921年南湖“七一”记忆之门,去倾听历史的回响,去追寻属于南湖的独特记忆,去感悟“南湖红船”的时代关照,去指引新时代青年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那是一段开天辟地的启航记忆。在南湖纪念馆,一行大字醒人夺目:“中国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一次次苦苦探索和执着斗争失败后,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在苦难、不堪中探寻“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送来马克思主义,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燃起心中救亡图存的火花。从此,“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一开天辟地的壮举,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今天,南湖红船早已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青年党员干部作为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排头兵,要向老一辈革命家们致敬、看齐,滋养“开天辟天、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不断解放思想、奋发图强,做到勇于变革、敢于创新,认清当前历史潮流,在顺境中乘风破浪、勇攀高峰,在逆境中逆流而上、披荆斩棘。用敏锐的眼光去探求新方法、新路径、新举措,把握大好年华,做奋辑杨帆、勇立潮头的新青年。
那是一段百折不挠的奋斗记忆。在一件件饱经风雨的革命文物前,在一张张弥足珍贵的史料照片前,在一幕幕筚路蓝缕的鲜活影像前,能够清晰感受到,101年栉风沐雨,101载春华秋实,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披荆斩棘的奋斗姿态,践行、传承和弘扬伟大“红船精神”,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波接着一波拼,一棒接着一棒跑,书写了一部百年征程的奋斗史诗。百年党史向我们证明,一切所取得的成就都是靠不断奋斗而得来的。新时代则更需不断奋斗,更需众志成城,更需实干兴邦。虽然“抛头颅、洒热血”一去不复返,但是“不历经挫折,怎能战胜失败;不历经百炼,怎能成钢;不历经风雨,怎能见到彩虹?”青年党员干部要敢于在基层一线的实践中不断磨炼,不畏首畏尾,不拈轻怕重,不轻言放弃。敢于担责、担难、担险,加快步子、撸起袖子、多想法子、走实路子,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那是一段忠诚为民的红色记忆。南湖纪念馆内,矗立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李达、张国焘、何叔衡等人的浮雕。他们因共同的信仰、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目标相聚在南湖,他们意气风发、不惧生死、坚守红色革命精神,想着国家,眷着人民,弘扬了一部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百年奉献史。“不屈忠魂垂千古,光辉史记映长空”。无论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无论前方道路有多艰险,都要肩负起初心使命砥砺前行,从“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到“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杨善洲;从“甘当人民樵夫”的廖俊波,到“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一代代共产党人用恒心守初心,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牺牲奉献诠释了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作为青年党员干部当以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为榜样,正确对待公与私、名与利、得与失,多讲奉献、少讲回报,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常怀忧民之心、厚植为民之心、永葆爱民之心,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站在一起,以爱民、念民、为民、利民的实际行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南湖虽小,映照古今,记忆满载,指引前行。踏上新时代的长征路,青年党员干部要在重温记忆中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在回望历史中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描绘出浓厚一笔。(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委组织部 孟令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