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都县西井子镇大南坊村,22座整齐的温室大棚里,甜瓜长势正旺,饱满的个头、圆润的色泽,预示着数月后的硕果累累。正在大棚里劳作的农民手里不停,施肥、浇水、除虫、剪枝……其中,给甜瓜“打头”是保障其生长的关键手段,同一个瓜蔓上的瓜只保留最好的,剪除其余的,避免营养分流。“我们的瓜用的都是农家肥,打头时平均4个枝头留1个瓜,这样的瓜一个能卖4块5毛钱。”村民胡文武说道。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2017年,在商都县自然资源局工作的李小飞,怀揣着奋斗理想,主动请缨下乡驻村。面对农村工作经验不足的现状,李小飞始终不屈不挠、认真学习请教。为了能准确了解村民在吃、穿、住、行、饮水、上学、看病报销、产业增收等各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李小飞走遍大南坊村的山山水水,走进大南坊村的家家户户。在田间地头问收成,看厨房灶台问伙食,坐炕头拉家常。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鼓足后劲,成为李小飞面对的新挑战。为此,2019年3月,在乡镇党委的支持下,大南坊村积极争取建设了22座日光塑料温室大棚,种植甜瓜、马铃薯等高经济作物,将每座占地666平方米的温室大棚,以1300元一年的租金向村民开放,贫困户优先承包。大棚种植同样采取订单合作模式,驻村工作队与商都县绿娃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企业负责技术指导与收购销售,农户负责种植。当年,承租的13户贫困户通过种植特色网纹瓜,年平均收益达5000—8000元,极大地带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李小飞指着大棚旁的一大片空地说:“明年,我们要在这里盖更多大棚,现在已经有很多村民前来咨询预定了。”今年60岁的胡文武是村里最早承包大棚的人之一,他笃定地说:“工作队认真负责,我们有什么困难,他们都会想办法解决,跟着这样的工作队干,肯定错不了。”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节点”就是“考点”,作风就是宣言。李小飞扑下身子深入群众,尽心尽力为民解忧,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农村信息滞后,李小飞发现村民种植的马铃薯品种还是多年前的克星三号,到了收获季节往往无人收购,最后只能充当家畜饲料。他不辞辛苦向农业种植专家请教,去企业种植户取经,改良原有马铃薯种,引进温室大棚差季后旗红马铃薯和旱地覆膜后旗红马铃薯。引进了新品种,马铃薯再也不愁卖。驻村这几年,每到李小飞回家,车里总是塞满了各种农副产品。为了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他千方百计发动单位同事、亲朋好友,有的人会特意开车到村里购买,到不了村里的,李小飞会主动“代购”,因此每逢回城,他总要捎上不少土特产,回来时再把钱分毫不差送到村民手中。几年来,通过李小飞“挑夫”式地销售,共购买贫困户肉鸡近2万只,鸡蛋约5万斤,面粉约5000斤,其它农产品约15000斤。
桩桩件件百姓事,皆是念念不忘心上事。五年来,李小飞带领工作队,共为大南坊子村落实帮扶资金近500万元。大南坊子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村民人均收入从不足2210元增加到近8000元,77户164人的贫困户实现整体脱贫。
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对李小飞而言,乡村的土地浸润了他的汗水,甜蜜的果实承载着他的梦想,他骑行在田野的风中,前方风景无垠。浇灌时节,村里的变压器坏了,为了保障农作物灌溉,他自掏腰包,马不停蹄进行配件更换,解了村民燃眉之急。残疾贫困户范有明患有永久性腰椎膨出,李小飞多次带着他去县医院诊治,帮他筹集医药费,事后还为他申请了残疾补贴等救助金。走访途中,他发现一位从外地返村、身患肺病的退伍军人,不但多次为他申请困难救助金,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金,还在危房改造工程中帮他住进了新房子。挤出办公经费,建设“乡村夜校”和脱贫攻坚知识问答有奖参学培训会,扶贫更扶智。
2021年6月,李小飞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证书,也是今年商都县唯一获此殊荣的驻村书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委组织部 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