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以“项目落地”之灯,照亮脱贫攻坚之路

2020-06-12 13:40:08 | 来源: 中廉在线

“木桶效应”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最低的那一块木板。同样,决定我国能否在2020年实现奔小康的宏伟目标,就是看我们能够让多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在迈向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贫困人口。在共铸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忽视那些贫困人口的梦想,因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扶贫项目,原本是国务院扶贫办针对贫困地区量身打造的扶贫工程,其初衷是以国家资金为“主”,地方财政为“辅”,结合真正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打造的。但是,一些地方的发展确变了味,领导干部乱开空头支票,导致贫困乡村拿不到扶贫资金,使得项目建设后负载累累。没有根据当地情况,通过行政力量,一窝蜂兴起养鸡养鸭热,种植热,结果反而栽了跟头,不但没有扶贫,还大量浪费了国家资金。可见,从实际出发,抓好项目落地,才能避免“花架子”,有效解决扶不到点上、扶不到根上、扶不到真贫上的问题。

发展特色农业脱贫。产业发展一定要从“地域受限”、“按部就班”等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增强创新意识,创新工作举措,因地制宜。以福建为例,可以促进林果、蔬菜、中药材、高山茶等特色产业。通过“定制菜篮子工程”保证农产品销路。在畜牧业条件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转而以养蜂产业入手,既可以适应当今条件,成品附加值也高。地方政府可以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林下经济农场。提高贫困地区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发展新兴项目脱贫。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到新兴项目产业中帮助脱贫,比如光伏、乡村旅游等。以光伏为例,光伏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清洁产业、新型产业,发展前景好。贫困村可以充分利用当前全国光伏扶贫工程建设政策,统一在村部等公共平台上建立光伏发电站,采取“扶贫资金+村集体+农户”模式进行建设,收益则按入股比例进行红利分配。

引导输出劳务脱贫。脱贫先脱智,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圆梦行动”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贫困户综合素质,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政府应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贴标准,促进体力型劳动转向技能型转变。整合培训资源,免费开展培训,对务工贫困户开展岗前培训,介绍工作。与职工技术学院、社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合作,在贫困地区建立农民培训基地,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进一步加大就业专项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的力度。

“千仓万箱非一耕所得,干天之木非旬日所长。”打赢脱贫攻坚战,不可能一蹴而就,须久久为功,其贵在精准、重在落实、关键在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习总书记的话语依然言犹在耳。于此,万众一心,埋头苦干,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确保小康道路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红坊镇东阳村2018届大学生村官 黄华康)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毕业论文网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