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这么一则新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曾几何时,城市的大街小巷的热闹喧嚣被按上了消音健,小贩儿清凉的吆喝声,热热闹闹讨价还价的声已离我们远去。城市的流光溢彩,被大雨冲刷着,虽然变得干净整洁,缺少了那份灵动与温度,就像一幅原本应该色彩斑斓的画卷,硬是被加上了冷色的滤镜。
特别是今年,因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原本熙熙攘攘城市变得空荡冷清,大到企业、商场,小至商贩、百姓,都过了一个“寒冬”,持续的低温经济,给生活套上了枷锁,很多人被迫下岗,不得不重新寻找出路。在这个背景下,四川成都首先为“地摊经济”松绑,设置了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允许流动商贩经营,通过这一举措刺激经济的复苏,促进底层群众就业创业,一时间“地摊经济”的话题刷爆网络。我们应该看到,“地摊经济”的成功,折射出的是民生大计,正因为民之所向才能得到群众的点赞,也充分的代表了政府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
“地摊经济”之所以得到群众的喜爱,是因为它方便实惠,对于经营者来说,因主打的是小本生意,资金成本小,加上没有什么赊欠,资金回流快。但它也存在很多弊端,如管理难度大、容易造成拥堵、存在脏、乱、差等影响着市容市貌的现象,因此一直无法合法合规化。
现如今“小店经济”“地摊经济”的回归,体现着执政者治理一座城市的智慧,重启“地摊经济”绝不是简单的一摆一放,城市管理不能缺位,在为“地摊经济”松绑前,必须做到规划在前,管理在后!要充分考虑交通、人流等因素设置经营摊点、经营时间;要规范商贩经营许可,明确责任与义务,确保安全、干净、卫生;同时还要防范有人借机炒作,哄抬摊价。要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找到治理城市与方便群众的平衡点,让“地摊经济”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下达到长久地发展。
小地摊,大民生。看似简单的一个小小变革,体现的是一座城市包容式发展的思维,也体现了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最美不过人间“烟火气”,“地摊经济”的回归,必将成为新时代城市繁荣发展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合溪乡党政办 黄凤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