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时强调,少年强则国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着、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希望。这位在孩子眼中的“大朋友”,正用深情的话语,务实的举措,让党的阳光沐浴着广大少年儿童,使它点亮着孩子们的梦想,使它滋润着孩子的心灵。
接好历史的“接力棒”,当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实现中国梦是一场接力赛,广大少年要接好历史的接力棒,就要听党的话,跟着党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时刻准备着为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未来接力奋斗。各级党委政府、少年团体和共青团要始终把培养少年儿童看做一项长远性的战略任务,把广大儿童团结好、教育好、带领好;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和改革开放发展红利,加大对边缘山区的教育投入力度,让山区儿童享受更为优质的师资;针对特殊儿童、留守儿童,有针对性的从“心”出发,关注他们的心灵发展;努力培植新时代下少年的追求真理,报销祖国的志向,打牢志向的底盘,人生的脊梁。
接好历史的“接力棒”,要始终坚持品德教育为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强调,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么做人、怎么做一个好人。要做一个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要坚持品德为先。要统筹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积极引导少年崇德向善、知行合一;要辩证看待“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既不能过重看待分数是代表一切的关键,也不能忽视品德所占健康成长的比例。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做人准则,“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小而为之”;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懂得感恩家人、感恩祖国,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
接好历史的“接力棒”,要坚信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就有艰苦朴素的良好的品格,少年要从自身做起,在劳动中汲取实践的经验,用新知识、新本领、新理念适应并创造世界;要把自身成长发育的根系,深深扎根于祖国广阔的黄土地;要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心态,正确对待老师、家长、同学的“忠言”,养成虚心接受批评,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坚定自身理想和信念,磨砺自身坚强的意志,使自己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吴定军 贵州省黎平县地坪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