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曾经说过:“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村规民约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出来的能够让村民实现自治,养成一个良好村风的一个自治方式。在提倡自治的前提下,它作为村民共同制定、修改、认可的“约定”,是乡村治理的有效载体,同时能够增强村民遇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意识,改变乡风旧貌,“吹来”民善村美新风气。
村规民约变身村民自治行为规范。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行为标准,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重要渠道。前几年的基层村规民约,监督制定者往往是村干部或(乡)镇干部,有的村民对于基层村规民约不认同、不服管,就称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自治,而是“以官压民”。而现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出来的的新版村规民约充分发扬了民主,在镇、村两级的宣传下,家家户户全都签字认可,因此村民能够自觉遵守。
村规民约树立文明健康生活理念。村规民约能够帮助村民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和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在村里面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良好氛围。但有些村风民俗也不能过于一刀切,例如红白喜事等,是感情的一种体现形式,这样的形式能够寄托我们的情感,也能够体现出乡亲邻里之间的人情味,因此要根据当地传统风俗来制定操办红白喜事等事宜方面,营造出“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长此以往,还可以引导大家建立新的习惯和风俗,树立新的文明健康生活理念。
村规民约带来文明健康好生活。通过新型网络媒体、报纸、电视等形式,对基层村规民约进行了大力宣传后,村民提高了自觉性与主动性,有效解决乱丢乱倒垃圾、乱砍滥伐、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非文明现象,提高村民文明健康的积极性。同时要抓好正反面典型,对正面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张贴红榜公布,对反面典型及时通报曝光,张贴黑榜公布,用身边人教育身边的人。(陈月 贵州省镇远县羊场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