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时代的新青年?我在《习近平在厦门》一书中找到了答案。198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从冀中平原的农业县河北正定,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福建厦门,担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这一待就是三年。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三年是全面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非常艰苦、刻苦的学习过程,从中得到了历练”刚满32岁的青年习近平在这片充满激情的开放热土上发挥真才实干,与广大经济特区建设者并肩奋斗,推动一系列改革举措,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时说的一句话,这种甘入苦海的作风,诠释着他在厦门把“自找苦吃、为老百姓做事”作为第一信念的思想。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年,大多数已不是泡在图书馆的“书呆子”,而是成为寝室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游戏“大玩家”,“青年”一词更多以贬义词的身份出现在各大媒体、报刊,端正正确的青年观刻不容缓。青年正处在人生道路的开端,前进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千沟万壑、遍地荆棘,带着一份“自找苦吃”的心态,砥砺前行,让自己的生命之根扎得更深。
《习近平在厦门》一书共十三篇真实采访,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厦门的为人处世、工作作风和领导风范,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新时代新青年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正如采访张宏樑同志时所记录,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当代青年要“自找苦吃”,这是他在梁家河知青岁月的切身感受,也是他对我们的肺腑之言。新时代的青年不是读了很多书便一生永逸,书里有很多水分,要用实践去把水分挤出,得到知识干货。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时主动请缨分管“三农”工作,切实提出要做好“内引外联”,充分借助各方力量推动贫困地区发展……“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宝剑锋从磨砺出”,无数的现实案例、历史典故告诉我们,要想有收获,有进步,只有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经历百般磨难,通过艰苦环境的造就,苦心立志的奋斗,才能成就精彩人生。
别在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自找苦吃”是一种智慧,让你思想更靠近百姓,让百姓更依赖于你。吃苦是人生必修课,青年要学会把人走下去,把腰弯下去,把心放下去,用勤劳和汗水去开辟自己的人生道路,才能做好新时代里出彩的新青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最后引用张宏樑同志在采访最后说的一句话当作结束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的新一代中国青年,一定能够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现实,一定能够成为合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龙岩市武平县大禾镇政府 彭舒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