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了10起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其中提到贵州省毕节市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站搞过度留痕问题。2021年6月,毕节市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站在省农业农村厅《农村户厕入户摸排表》村级调查表基础上,搞层层加码,要求基层在填报调查表的同时,上传户厕整改前后的照片,“痕迹主义”作祟,加重基层负担。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评估主题教育成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否得到有效解决,要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来一次检视,分析根源,对症下药,切实改出实效。“过度留痕”浪费基层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势必影响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我们要借主题教育的契机,坚决纠治过度留痕这个形式主义典型问题。
“留痕”本是一种开展工作、评判工作的方式方法,其初衷是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干部抓了工作落实,有据可查。但如果过度强调“留痕”、事事处处都要“留痕”,上级领导来视察工作,要拍照留痕;上级部门检查工作,临时“造盆景”、挂会标,忙拍照留痕,甚至造假“补痕迹”;下乡调研要拍照留痕;看望老人、留守儿童要拍照留痕;如此等等。当过度留痕成为了一种工作习惯,就会背离初衷、走向反面,不仅增加基层负担,更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成为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表现。
过度留痕问题,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表面上看,过度留痕是开展工作、评判工作的方式方法出了问题,但深入分析则反映出一些上级部门的懒政思维和基层干部中存在“干得好不如写得好,出汗水不如流墨水,做成绩不如做痕迹”的错误政绩观念。
纠治过度留痕,必须分析根源,对症下药。对“上”而言,上级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摆脱懒政思维,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多为基层着想,少些跑马观花,多些实地调研,不断改进考核方法、完善创新考核机制,不以“痕迹”论英雄,不以资料、照片多不多、好不好看作为考核标准,注重考核实绩,让留痕作为考核的手段,但不是考核的唯一手段。对“下”而言,基层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不要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应付检查考核上,要把心思和精力用到抓落实、干实事上来,把工作重心放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上来,少一点“留痕心态”,多一点“用心行动”,自觉抵制“过度留痕”形式主义;强化宗旨意识,用心服务群众,真抓实干,把党员干部真诚为人民服务的“痕迹”深深留在人民群众心中。(明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