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工作最前沿,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中基层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以及启动学习教育,对于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意义重大。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基层干部应积极响应会议精神,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的工作方法,让组织生活成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让学习教育成为推动工作的“动力源”。
“学思践悟”,让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成长的必修课,也是开展好组织生活会、学习教育的基础。在日常工作中,基层干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可以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组织党员集中学习研讨,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同时,要注重学习方式的创新。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采用案例教学、实地参观、线上学习等多种形式,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组织党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让党员在实地感悟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利用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开展知识竞赛、心得分享等活动,激发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基层干部要带头学、深入学,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识。
“红脸出汗”,让批评与自我批评走深走实。“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组织生活会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批评与自我批评“走过场”的现象,要么是自我批评避重就轻,要么是相互批评“一团和气”,没有真正达到“红脸出汗”“排毒治病”的效果。基层干部要带头打破这种局面,敢于正视问题,勇于自我剖析。在自我批评时,要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初心使命,深入查找自身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不遮遮掩掩、不避实就虚。在相互批评时,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本着对同志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指出问题、提出建议,避免“老好人”思想。为了让批评与自我批评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提前开展谈心谈话,广泛征求意见,让党员之间相互了解、增进信任,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良好氛围。
“真抓实干”,让学习教育落地见效。“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工作、服务群众。基层干部要将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抓实干、担当作为,让学习教育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一方面,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工作创新。在学习教育中,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以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例如,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可以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探索“党建 + 产业”“党建 + 服务”等新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汪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