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解开基层治理的“马鞍扣”

2025-04-14 11:14:01 | 来源: 陕西省神木市委组织部

基层干部自嘲“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戏言,道出了中国基层治理的深层困境,破解“小马拉大车”困局,需要以系统思维重塑基层治理生态。

一、基层治理生态的重塑路径

治理资源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浙江省“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成效显著,通过权力清单重构,将87项县级执法事项依法赋予乡镇,配套建立“基层点单、部门报到”机制。这种权责重构不是简单的权力下放,而是构建起“基层需求—部门响应”的良性互动机制。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中,基层问题解决周期从28天缩短至5天,充分证明治理资源精准投放的实践价值。

数字治理需要回归工具理性本质。上海市长宁区开发“社区云”平台,将原先分散在7个部门的12个信息系统整合为统一入口,报表重复填报率下降73%。这个案例揭示数字治理的真谛:技术应该成为基层干部的“减负器”而非“加压泵”。广东省推行的“粤政易”平台通过数据中枢建设,使基层信息采集量减少62%,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

考核指挥棒的重构关乎治理效能提升。江苏省推行“双随机三联动”考核机制,将明察暗访比例调整为3:7,群众满意度权重提升至40%。这种考核导向的转变,正在重塑基层干部的行为逻辑。山东省某县取消21项过程性考核指标后,干部走访群众时间同比增加58%,信访量下降34%,彰显出正确政绩观的强大牵引力。

二、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深层逻辑

破解“小马拉大车”困局,本质上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微观投射。深圳市光明区建立“民生诉求”标准化体系,将群众反映问题归纳为13大类526小类,实现精准派单、智能处置。这种标准化建设看似技术改良,实则是治理思维从经验主义向科学治理的跃迁。当每个民生诉求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处置标准和办结时限,基层治理就实现了从“人治”到“制治”的质变。

基层治理创新正在重构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范式。成都市温江区“信托制物业”改革,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将物业费转化为信托财产,业主满意度从43%提升至92%。这种治理模式创新,打破了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路径,构建起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这启示我们,基层治理现代化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激发社会力量的协奏曲。

基层减负的深层价值在于解放治理生产力。重庆市开展的“社区万能章”治理专项行动,取消各类奇葩证明214项,相当于每年为基层节省12.6万小时的工作量。这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是治理理念的革命性转变:当基层干部从无谓事务中解脱出来,才能将有限精力放到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等真正创造价值的领域,释放出治理体系蕴藏的巨大潜能。

基层治理的“马鞍扣”困局,实则是中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跨越的“卡夫丁峡谷”。从浙江“枫桥经验”到北京“吹哨报到”,从上海“两张网”建设到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基层创新的星火正在汇聚成治理革命的燎原之势。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唯有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治理资源精准滴灌,构建智能高效治理体系,才能让基层治理的“小马”真正成长为拉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千里马”。这既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诠释,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曹斌)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