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用“新”书写基层治理现代化“心”篇章

2025-04-03 09:08:17 | 来源: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发展和改革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意义重大。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期待,必须牢牢抓住基层治理现代化这一重要发力点,以理念革新、机制创新、技术更新为核心驱动力,推动“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每一寸肌理,切实促进治理成效更好惠及群众,用“新”书写有温度、暖人心的基层治理现代化“心”篇章。

以理念革“新”为先导,坚持党建引领,用初心凝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经济、政治、社会功能高度融合的单向度社会管理模式,正朝着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向度社会治理体系加速转型。在这一理念革新的进程中,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开拓性的思维和理念,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需求的新路径、新举措。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学细悟基层治理的核心要义,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依托党组织“一核引领”的强大效能,打通基层治理梗阻,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多维治理矩阵,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学细悟基层治理的根本目的,自觉站稳人民立场,用心倾听民生诉求,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在教育提质、医疗升级、养老优化等领域持续发力,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待,书写好新征程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答卷”。

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强协同联动,以齐心聚同“心”。推进社会治理机制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多维发力、协同共进的发展路径。在治理主体培育方面,要构建“一核多元”治理新格局,突破传统“政府—市场”二元结构局限,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市场主体激励、民众诉求表达机制,推动形成以党组织为“主轴”,政府部门为主导,社会力量为支撑,人民群众为根基的立体治理体系。在治理资源整合方面,要打造“多元协同”治理新范式,建立跨层级联席会议制度,搭建跨部门协作平台,组建跨领域项目联合体,破除体制机制壁垒。通过构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促进机制、区域资源统筹配置系统、部门业务协同规范,推动治理资源由条块分割向系统集成转变。在治理方式优化方面,要构筑“主动服务”治理新生态,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创新,用好用活“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探索“网格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推动干部常态化下沉一线,构建“问题发现—分级响应—跟踪督办”闭环链条,实现群众需求发现在网格前端,矛盾化解在萌芽前期,服务投送在诉求前沿。

以技术更“新”为动力,深化科技赋能,靠慧心暖民“心”。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带来了空前机遇。在党建引领基层协同治理的实践中,科技赋能成为“强劲引擎”,推动基层治理在认知维度与实践范畴达成“深度融合”。当前,我们应牢牢把握这一时代脉搏,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的多元融合路径。一方面,要由“经验判断”迈向“数据决策”,依托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精准采集基层社会运行的各类信息,让海量数据成为基层治理的“智慧锦囊”。另一方面,要从“粗放管理”进阶到“精细治理”,依托物联感知与大数据技术,构建覆盖人居环境监测、公共安全防控、民生服务保障的动态感知网络,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把治理精度转化为民生温度。同时,要从“传统治理”跃升为“整体智治”,紧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托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进行系统重塑,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孤岛”,搭建一体化智慧治理平台,推动政务、城管、应急等系统互联互通,加快形成“即时感知—科学决策—协同运转”的新型治理形态,全方位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效能。(张志洋)

责任编辑:冯旭阳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