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强调,“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好新的“赶考路”,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时代考卷和民生答卷,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工作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让群众生活好起来、钱包鼓起来、笑容多起来,把人民群众对向往美好生活的“呼声”变为实现幸福美好生活的“掌声”。
问需于民“听呼声”。欲把群众呼声变掌声,首要和根本就是要弄清楚群众“呼什么”。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告别办公室的“钓鱼台”,主动甩开膀子、弯下身子、迈开步子、撸起袖子、踮起脚尖到田间地里、车间码头、群众身边倾听呼声,深播群众之壤,将百姓事挂于心、力于行;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同坐一个炕、同吃一碗饭,主动沟通交流,聚焦群众可感可及的关键小事、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家长里短的日常琐事,找寻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切切实实为民办事,实实在在为民分忧,努力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家里人”,在最贴近人民群众的地方掌握一手资料,建立民生台账,解决群众诉求,构建起党群之间的鱼水之情。
问计于民“闻心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只有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从群众身上汲取发展智慧,才能齐心协力、携手共进,解决好新时代的发展难题,为加快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带着真心、带着热情到基层,拜“人民群众为师”,与“人民群众交朋友”,避免打官腔、打马虎眼、“假大空”式的下基层;要深入了解群众的“心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邀请群众参与到重大决策、重要项目的征求意见过程中来,打开他们的“话匣子”,集思广益、广纳民意,充分了解掌握实情,主动征求群众的观点看法,将群众所思、所想转化为工作推动的有力抓手。
问效于民“鼓掌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员干部做的满不满意,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将新时代的“赶考卷”交由人民“评判”,将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客观打出“优、良、中、差”等级,检验党员干部成效。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群众导向,将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所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要坚持问题导向,将千头万绪、千难万事穿珠成链过程中拿出务实举措,对于当务之急,立说立行、紧抓快办;对长期任务,拿出定力、韧力、巧力,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将成果转化为看得见的实施路径,让人民群众放心、安心和舒心,使人民群众从内心深处认可基层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