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乡镇干部,我深感乡村振兴事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日常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家庭建设在乡村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不仅承载着个人的情感与梦想,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源泉。乡镇干部作为乡村社会的“毛细血管”,在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家庭建设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既能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也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微观支撑。
一、家庭建设:乡村振兴的微观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作为乡镇干部,我们深刻认识到:家庭是乡村治理的最小单元,其文明程度直接影响乡风民风,更关乎基层治理效能。近年来,我镇、从经济状况、成员关系、社会贡献等维度量化管理,精准识别留守家庭、矛盾家庭等6类重点对象,实现帮扶措施与家庭需求的“靶向对接”。例如,在霍家沟村试点“说事处”,通过生产互帮、生活互助、情感互慰,解决空巢老人照料、留守儿童关爱等难题,让传统家庭功能在现代治理中焕发新活力。
二、家教传承:德治与法治的融合纽带
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品德塑造。我们创新“庭院课堂”模式,组织乡贤能人、退休教师在农家小院开设道德讲堂13场次,将种养技术培训与家风教育结合,实现“富口袋”与“富脑袋”同步推进。同时,联合司法所开展“法治进家庭”活动,调解婆媳矛盾、财产纠纷,推动85%的家庭签订《文明家庭承诺书》,实现“小事不出院、矛盾不过夜”。
三、家风培育:制度保障与文化浸润并举
家风正则民风淳。辛家沟镇将家风建设纳入村规民约,建立“红黑榜”公示制度:红榜激励:对连续三年获评“文明家庭”的农户,优先推荐入党、参选村民代表,并给予创业贷款贴息5%的优惠;黑榜约束:对酗酒赌博、虐待老人等行为,取消当年集体分红资格,并由镇村干部入户开展“家风诊疗”。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乡镇干部当以“绣花功夫”推进家庭建设,让优良家风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芯片”,以万家灯火照亮基层治理现代化之路。通过“理论引领-制度创新-文化赋能”的闭环体系,以小家之治夯实乡村振兴之基,积极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力量,共同描绘新时代家家幸福美满、祖国繁荣发展的美好画卷。(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