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切勿陷入“减负形式主义”的漩涡

2025-03-20 14:52:52 | 来源: 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人民政府

中央减负政策如春风化雨,基层干部翘首以盼,期待从文山会海、重复考核中突围,将精力投入民生实事。然而政策落地时,一些地方却陷入“减负台账越减越厚,数字留痕越改越繁”的怪圈。减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形式主义如同暗礁,悄然潜伏,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其中,使减负初衷大打折扣。唯有撕开“假减负”的伪装,破除“伪创新”的迷障,方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实干担当。

减负之实,在于提质增效,而非简单减少工作量。然而,一些地方在执行减负政策时,却陷入了“减负形式主义”的漩涡。他们仅仅在表面上减少会议数量、压缩文件篇幅、合并考核项目,但实质上并未改变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加重了负担。比如,有的会议虽然合并了,但内容冗长,效率低下;有的文件虽然压缩了,但内容庞杂,难以理解;有的考核虽然合并了,但标准模糊,难以服众。

减负之道,在于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每个地区、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工作性质和任务量都是不同的,因此减负政策也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差异性。然而,一些地方在执行减负政策时,却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减负指标的完成。这种做法不仅无法真正减轻基层干部的负担,还可能破坏正常的工作秩序和节奏。

治本之策,在于回归初心,标本兼治。破除减负形式主义,本质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考。当会议记录让位于田间脚印,当电子水印转化为百姓口碑,当考核指标对接群众笑脸,基层治理方能突破“减负-增负”的莫比乌斯环。需知,社区大妈的点赞胜过千份精美台账,校门口畅通的道路强过万张整改照片。唯有用解决问题的实效代替粉饰问题的虚功,基层减负才能真正成为治理增效、民心升温的催化剂。(呼啸)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