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廉洁奉公,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的根基。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征程中,反腐败斗争犹如一场不见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战争,时刻考验着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底线与政治操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三笔账”,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的深切关怀与谆谆告诫,更是我们筑牢廉洁防线、抵御腐败侵蚀的行动指南。
算清“经济账”,方能洞察贪欲之害。领导干部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在为国家和社会奉献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待遇与保障,生活无忧。然而,一旦被贪欲蒙蔽双眼,妄图通过贪赃枉法获取不义之财,就如同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古有和珅,凭借乾隆帝的宠信,大肆敛财,富可敌国,可最终嘉庆帝即位后,他被抄家赐死,生前积攒的巨额财富化为泡影,家族也走向衰败。今有一些官员,在利益诱惑面前丧失原则,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以为能瞒天过海、尽享荣华,却不知东窗事发后,不仅要退还赃款,还会失去稳定的收入与保障,更要面临牢狱之灾。这种因贪腐而导致的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实在是得不偿失。唯有心怀敬畏,坚守经济底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才能在清正廉洁中稳步前行,成就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收获真正的人生价值。
明辨“法纪账”,才会知晓法网恢恢。“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法纪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约束党员干部行为的紧箍咒。党纪国法威严庄重,不容丝毫亵渎与侵犯。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以法纪为镜,每日三省吾身,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一些干部在权力的诱惑下,无视党纪国法,大肆收受贿赂、滥用职权,最终受到法律的严惩。他们的案例警示着我们,任何试图挑战法纪权威的行为,都将受到应有的制裁。只有严守法纪,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法治的轨道上规范用权,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行稳致远。
叩问“良心账”,才可领悟道德之重。腐败分子即便一时侥幸未被发现,但其内心也必定饱受道德和良心的审判,惶惶不可终日。良心是深藏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道德律,也是为官从政者必须坚守的底线。焦裕禄,在兰考县任职期间,不顾身患重病,带领群众战风沙、斗内涝、治盐碱,一心只为改善百姓生活,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赢得了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敬仰;杨善洲,退休后放弃安逸的生活,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建成面积 5.6 万亩、价值 3 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他们无私奉献和高尚品德,成为了人们心中的道德丰碑。与之相反,一些干部背离了人民的期望,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即便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也无法逃脱良心的谴责。党员干部当以良心为尺,时刻衡量自己的言行,做到上不愧党、下不愧民、内不愧心。唯有坚守良心,才能在道德的阳光下昂首挺胸、坦然前行,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何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