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治理的宏大棋局中,“小马拉大车”的困境长期制约着基层发展,成为不容忽视的痛点。“小马拉大车”的困境,直观体现在基层事多人少、权责失衡。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工作人员常常面临着上级部门层层下压的任务指标,从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到环境整治等,均需基层落实。基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承担着政策落实、服务群众的关键职责。但是过重的负担却束缚了基层的手脚,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迫在眉睫。
精准发力,精简文件会议。上级部门应严格把控发文数量和会议频次,避免过度留痕。许多地方推行“无会周”“无文日”制度,减少不必要的文件传达和会议部署,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下沉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统一的办公平台,实现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填报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权责配置,赋予基层自主权。将与基层群众密切相关的审批、执法等权力下放,让基层在治理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和行动权。部分地区试点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就是很好的探索,基层发现问题后能够及时“吹哨”,相关部门迅速响应,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减负长效机制。改变以往重材料、轻实绩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工作实效和群众满意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基层干部撑腰鼓劲,让他们在工作中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