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谷文昌同志在福建是有口皆碑、深入人心的,他是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优秀领导干部的一位代表”,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学习,树牢正确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让群众满意”。我们要深刻领悟总书记殷殷嘱托,从谷文昌同志身上汲取奋进力量,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善听“群众之声”,问需、问计、问效于民,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全面地、准确地回答“群众之声”。
善听群众“呼声”,从“问需于民”中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生的难点、痛点,老百姓最能切身感受,民生政策准不准、好不好,老百姓也最有发言权。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谷文昌、杨善洲、焦裕禄等为榜样,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同时,要主动深入基层,田间地头、村头巷尾,与群众“坐同一条板凳”,和群众交心谈心,拉家常、谈农事、问冷暖,梳理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问需于民,把群众关心、关注、关切的问题看仔细、摸清楚,在广调研、听民声中察实情、汇民意,切实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转化为“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落到实处。
善听群众“和声”,从“问计于民”中汲取群众的“足智多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过程中,基层群众是“主力军”,身处实践最前沿,对实践变化感知最敏感、最深切,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力和智慧。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拜人民为师”的心态、“甘当小学生”的姿态,虚心向人民群众躬身问计。同时,要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多听取“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民智民策,将人民群众的“土办法”转变为“金点子”“好策略”,真诚依靠人民群众、真心相信人民智慧,用群众经验破难题,以群众参与增活力。
善听群众“掌声”,从“问效于民”中获取群众的“赞不绝口”。“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人民群众是各项方针政策的直接受用者,干部作风有没有改进,工作质效有没有提升,民生政策有没有短板,群众心中自然有杆秤。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做好群众“满意事”、当好群众“暖心人”。同时,要完善常态化“问效”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工作,不能让群众的问题“尘封”在心里、“停留”在纸上,更不能让群众“说了白说”,而是要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言出必践,口惠实至,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来让群众放心“检阅”,让这份“工作成效”成为群众饭后闲谈时笑容满面的“谈资”,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变化,切实问效于民,更好地服务群众、赢得民心,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鲁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