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10周年。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漳州、厦门等地,深入乡村、红色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考察调研。总书记强调,福建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扭住建设新福建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面对新时代新挑战,福建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领会、体悟总书记在考察中提出的一系列要求,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落实落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福建作为、写好“福”文章。
因地制宜谋发展,念好山海经。福建自古以来都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推动山海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高效利用。一直以来,总书记都很重视特色产业链条的打造,他指出要推动福州、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只有做大做强做优地方特色产业,才是乡村振兴的密码。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必须深度探寻海洋新质生产力,在智慧养殖、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深度布局,打造新赛道、谋求新突破,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福建力量,踏实做好“海”的文章。与此同时,内陆山区则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生态经济、文旅经济、民营经济、数字经济等特色产业,不断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道路,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
一枝一叶总关情,写好民生篇。要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关键还得靠人,靠一代又一代接续不断地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谷文昌纪念馆考察时强调,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要教育党员干部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锐意进取、善作善成。我们学习谷文昌、廖俊波、孙丽美、潘东升等一批先进典型事迹,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要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打好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打好碧海保卫战。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挖掘“福”文化内涵,充实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造更加丰富多彩、深入人心的新福建。
血脉相连心相依,系好两岸情。闽台一水相连,祖同宗、文同源、俗同风,80%的台胞祖籍地在福建。在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进程中,福建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福建要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要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近年来,福建切实把中央的“规划图”细化为“施工图”,不断完善各类对台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从“小三通”的便捷通行,到海峡论坛的深入交流;从族谱对接的历史追溯,到寻根谒祖的文化寻根;从宗亲联谊的亲情维系,到信俗文化的共享传承……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如同在两岸同胞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不断拉近两岸人民的身心距离。福建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最活跃区域、两岸同胞情感最温馨家园、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的区域之一,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奠定了扎实基础,书写了新时代两岸关系的新篇章。
展望未来,福建将继续秉持山海同行的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福”文化的持续繁荣发展,能够继续书写新时代奋进的新篇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福建智慧和福建力量!(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