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为官者的初心与担当。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正确的政绩观是推动各项事业稳步前进的重要保障,然而,一旦出现政绩观偏差,便可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政绩观偏差,往往表现为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等不良倾向。一些干部为了追求短期的政绩效果,大搞“面子工程”,不顾实际情况盲目上马项目,看似热闹非凡,实则劳民伤财。他们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把精力放在了如何让上级领导“看得见”上,而忽视了人民群众的真正需求。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出现政绩观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考核机制不够科学合理,过于注重短期的经济指标和表面的成绩,导致一些干部为了迎合考核而走偏。另一方面,部分干部自身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和担当精神,只想着自己的仕途升迁,而忘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
为了纠正政绩观偏差,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全面、客观的考核体系,不仅要看经济发展指标,还要看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成效。同时,要加大对干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绩观偏差的问题。其次,要加强干部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干部们要深刻认识到,真正的政绩是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是能够为人民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
在新时代,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政绩观偏差,以正确的政绩观引领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迈出坚实的步伐,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让我们携手共进,筑牢发展之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奋斗。(赵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