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活用“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纾民困、解民忧

2024-10-23 17:10:42 | 来源: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毛尖山乡人民政府

六尺巷,那条蕴含“让他三尺又何妨”深刻哲理的古巷,凭借其谦和礼让的精神闻名遐迩,早已成为中国人在面对纷争、处理矛盾时借鉴的智慧典范。步入新时代,这一精神被赋予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内涵,逐渐演化成独具魅力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如今,这一工作法正在乡村治理的广阔舞台上大放异彩,发挥着引领风尚、匡正导向的重要作用,为乡村的和谐稳定与繁荣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乡村治理,首在依“理”服人。这里的“理”,既包含真挚的情感,也蕴含可信的道理。在纷繁复杂的乡村事务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麻烦和纠纷。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不应嗔怒,而应以“情、理”为武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诚和理性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正如俗语所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理”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的调节作用。同时,这个“理”也是律法,是乡村治理的“治国重器”。在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当下,我们更需强化法治理念,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这是社会稳定之基、长治久安之道。

乡村治理,亦需以“礼”化人。礼让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修养,它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在践行礼让文化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我们需要深入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公民人文素养,让礼让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人人践行的文明风尚。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传统,不急于求成、不急于求变,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以微风入夜般的温柔去潜移默化人们的心灵。礼也是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它蕴含着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乡村治理中,我们需要尊重地域文化精神,让乡村治理的脚步与乡村文化的“进阶”相协调。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新时代六尺巷”精神,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比如搭建“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平台,运用“田园夜话”等基层治理模式,创作六尺巷题材的文艺作品,建设六尺巷文化墙,开展六尺巷典故微宣讲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六尺巷”文化元素渗透到乡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六尺巷”精神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同时,我们还可以将六尺巷精神融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中,形成“人人会讲六尺巷故事、事事懂得礼让道理、处处彰显和谐精神”的浓厚氛围,涵养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汪少军)

责任编辑:一升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