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层减负”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措施,旨在减轻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服务群众。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对基层干部的人文关怀,更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激发社会活力的关键所在。
实现基层减负,需重拳出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基层减负路上的绊脚石。它们以繁文缛节、层层加码等方式,让基层干部疲于奔命,无暇顾及群众的实际需求。因此,减负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动真格、出实招。要简化流程、优化机制,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合并重复报表、推广“一条龙”办公等措施,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要明确职责分工,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劳动,让基层干部能够集中精力抓重点、攻难点。
实现基层减负,需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在减负过程中,必须防止政策执行走样变形。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甩锅”现象,通过给基层挂牌子、戴“帽子”来推卸责任。这种做法不仅不能真正减轻基层负担,反而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对减负不力、搞形式主义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减负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实现基层减负,需关注基层干部的心理状态和工作积极性。基层干部作为推动改革发展的“终端”和“末梢”,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要通过提供必要的培训、提高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提升基层干部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只有让基层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支持,他们才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
总之,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持续推进。只有让基层干部从繁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才能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为基层干部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让实干成为基层工作的主旋律。(罗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