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顾这段光辉历程,“人民”二字始终贯穿其中,承载着无数奋斗与希望。自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推动国家的繁荣与社会的进步。这一信念,不仅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
人民的力量是对历史的见证。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基础薄弱,民众生活困苦。然而,伴随着党的领导,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75年间的历史性跨越,是无数中国人民辛勤努力的结果。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218元,较1949年增长约76倍。这一切,都彰显了人民在国家建设中所扮演的决定性角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我们从人民的智慧与力量中汲取了无穷的动力,这使得我们在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人民的立场是对理念的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进一步深化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新时代的核心任务。这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的提升上,更体现在每一位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上。以石拔三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对话为例,彰显了“人民的勤务员”这一角色的实质内涵。总书记的回应,强调了为民服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种亲民、务实的态度,正是对“人民至上”理念的最佳诠释。在新时代,干部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服务人民作为工作的重心,从而真正实现“为人民谋幸福”的目标。
人民的未来是对美好生活的共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与个性化,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也因此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转变,要求我们在政策制定与实施中更加注重回应人民的诉求,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新时代的中国,要依靠14亿人民的力量,继续推进改革创新,以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让每一位公民都能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我价值。
75年风雨兼程,新时代的中国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引下,不断谱写着新的篇章。在未来的征程中,我们要坚定信念,继续依靠人民,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共同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人民至上”的信念在新的历史阶段继续发光发热。(王英名 河北省渤海新区党工委黄骅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