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强调,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新时代孕育新力量,新群体彰显新活力。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拓宽基层党建的服务领域,因地制宜探索有效途径、办法和载体,构建统得起、兜得住、管得好的党建工作格局,以新举措引领“新”力量,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以高效协同寻求“同题共答”新解法。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组织程度偏低,开展党建工作涉及领域广泛,传统管理思维模式难以适应群体特点,机制创新是破局开篇的关键。答好新就业群体党员管理难题,各级党组织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需求,善于用协同聚力、向科技借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新就业群体党员的精准摸排管理。着力织密“组织网”,健全相关部门协同、行业齐抓共管、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无缝对接的党员管理体系,变“自己干”为“一起干”,做到一手抓党组织引领作用,一手抓行业内部自我管理,确保党员有归属,工作无死角。着力建好“服务圈”,让送学上门、工作上门成为“新”常态,因地制宜建立联系点、工作站,变“被动等”为“主动干”,把组织感召、思想引领、先进吸纳做到新就业群体身边、生产生活一线,实现党员管理机制有形有效。
以精心呵护营造“相随与共”新气象。让新就业群体在切身利益、核心诉求上感受温暖,说服力最强、感召力最深、凝聚力最大。然而,在合同规范、工资发放、社会保障等痛点难点问题上,往往企业不愿谈、“小哥”不敢谈、上桌不会谈。党组织要向前一步当好“后盾”,与新就业群体站在一起,运用好联动机制、会商机制,与相关部门、企业、社会组织一道,切切实实解决困难、回应关切,做深做实关爱保障,切实增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形成共同关心、支持新就业群体的良好氛围。要在服务上多走心勤用心,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工作生活实际出发,既设置服务站点等物理空间,又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心理健康辅导等精神关怀,切实杜绝动静大、成效少的“作秀”式服务,真正在新就业群体活动的每个角落洒下党的温暖和关怀,以精准务实举措托起他们“稳稳的幸福”。
以深度融入共绘“双向奔赴”新图景。新就业群体是城乡间跃动的脉搏,连接着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已经成为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纽带。要善于“牵线搭台”,建立“双向奔赴”的良性互动机制,鼓励支持新就业群体以参加社区会议、提出治理建议等,合理参与社区、村居事务管理,成为基层治理的建设者、参与者。根据职业特点为新就业群体“量身定制”社情信息员、政策宣传员、平安巡查员等身份,帮助其实现“角色成长”,打造基层治理“流动哨兵”。引导新就业群体在参与基层治理实践中亮身份、亮形象,设立“先锋岗”“示范岗”,增强他们在参与基层治理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坚持在新就业群体中开展“最美劳动者”“最美奋斗者”等评选活动,加大“劳动模范”“能工巧匠”等表彰奖励力度,以激励促进双向奔赴,形成新就业群体与基层治理双向共赢的良好局面。(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