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是年轻干部应掌握的一门智慧。对刚迈出家门、校门,走进“机关门”的年轻干部而言,成长经历单一,缺乏工作经验,想要在工作中走出迷茫困境,磨砺坚强意志,提升综合素质,必须学会“放”,在“放”中有收获、在“放”中有成长,不断提升能力、增强本领,真正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
放低干事的姿态,收获最关键的工作本领。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党员干部推进基层共同富裕工作时曾强调,“一定要放低身段来干这件事”。“放低身段”简简单单四个字形象描绘出我们共产党人干事应有的姿态,更道出了我们应有的心理状态。新入职的年轻干部大多是大学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高材生”,如果存在“大材小用”的自满和“自视甚高”的自夸,缺少群众生活的“烟火气”,就会自我封闭在机关的围墙里脱离群众。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代表不了水平。基层工作繁杂琐碎,想要把群众的事情干实,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年轻干部要放低身段,以低姿态贴近群众,多问一问、学一学、想一想,敢于问计于民、求教于民,把群众当作老师。要保持“空杯心态”,常感“本领恐慌”,多向“老同志”学习,多做一做、走一走、忙一忙,勤于撸起袖子、迈开步子,干好最普通的事,不断在每一件小事中积累经验,走出工作上不知所措、力不从心的“阴霾”,最终成为岗位上的“行家里手”。
放宽成长的心态,收获最难得的组织认可。保持良好心态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基本前提,也是年轻干部“受挫而不短志”的强大支撑。进入新的环境,接触新的领域,难免在一些工作中差强人意,或遇到困境和挫折,或看到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同事被提拔,心里有落差和压力。对于年轻干部的成长道路而言,工作中遇到烦恼、挫折、委屈十分正常。要放宽心态,保持豁达从容,将眼前的挫折作为成长路上的垫脚石,不逃避、不颓废,敢于直面困难,能够迎难而上。要树立真抓实干的事业观,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坚持把自己交给工作,把成长交给组织,以顽强拼搏的实际行动向组织交出一份优异的“成绩单”。要把担事干事作为政治品格和价值追求,坚持问题导向,奔着解决问题去,奔着结果效果去,把火热的实践当成最好的课堂,多“墩墩苗”,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捧几回“烫手的山芋”,在解决问题中增长才干,在攻坚克难中磨砺意志,在应对复杂情况中淬炼胆魄。
放弃躺平的状态,收获最亮丽的青春底色。拒绝躺平,比肩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干部队伍中,一些干部存在着“躺平式”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信奉“只要不出事,甘愿不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挥洒过激情和汗水的青春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花朵,最终长成甜美的硕果。新入职的年轻干部正值青春年华,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接受能力、学习能力、精力活力等都处于最佳状态,不能每天浑浑噩噩,只求安稳度日,更不能有“铁饭碗”“金饭碗”思想,认为自己进入了体制、获得了编制,就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只要工作不丢,岗位职责“无所谓”,干与不干“差不多”。要“身入”体制,更要“心入”岗位,把握好干事创业的黄金阶段,拒绝躺平的消极状态,身体力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将职责所系、群众所盼、发展所需作为方向,把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落实到履职尽责、奋勇前行的具体行动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凡的业绩,以青春之名书写奋斗华章。(朱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