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站在新起点,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原则,让“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活跃在人民的“朋友圈”。
设置“人民至上”背景图,以“初心如磐担使命,矢志不渝为人民”的赤胆忠心站稳人民立场,在“为民谋福祉”中锚定改革航向。《决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意味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原则。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站稳人民立场,立足自身岗位实际,在坚定不移改革到底中做好“排头兵”,将“人民至上”置顶在各项工作首位。要结合“四下基层”从办公室“站起身、迈出腿”,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一对一”交流,掌握群众的“急难愁盼”清单,将群众的“烦心事”当成自己的“上心事”,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指导改革工作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确保每一项改革措施都能够精准“解答”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发布“人民力量”动态条,以“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的奋进恒心发扬斗争精神,在“为民重实干”中凝聚改革合力。“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回望改革的历程,党和国家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深化改革道路的“金点子”,创造了无数个奇迹。可见,人民就是改革的力量源泉,只要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就没有“翻不过的高山、跨不过的远洋”。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要善于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主动躬身问计于民,从他们的实践经验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将其充分转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智慧锦囊”,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以此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自信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上凝聚无坚不摧的改革合力。
更新“人民共享”九宫图,以“一枝一叶总关情,一举一动皆系民”的为民初心擦亮民生底色,在“为民求实效”中勇担改革使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就紧盯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大到医疗、教育、养老和住房等重大领域改革,小到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身份证异地办理等便民服务,与人民群众最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被不断解决。改革成效的好坏,最终要由人民生活是否真正改善、对改革成果的享受体验是否满意来检验。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抓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人民评判,将人民群众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作为改革成效的“验收标准”,以“钉钉子”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新技能,在民心所向、民心所需的领域里推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改革措施,确保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惠及全体人民群众。(黄可乾 陈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