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极一时的淄博烧烤,到火爆全网的“村超”“村BA”;从西安大唐不夜城,到哈尔滨爆火…,近年来,“网红城市”呈井喷状态,遍地开花。但“网红城市”经济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如果徒有形式热闹,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比成为“网红”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持“长红”。面向未来,吉林要提升四“力”,化流量为留量,让网红变长红,把“22℃森呼吸,北纬42°森康养”这些品牌叫响全网、推向全国。
守住初心,不断提升城市“吸引力”。城市旅游的火热,最直观的指标就是要有足够多的游客打卡参与,在旅游旺季,面对流量涌入和收入激增的情形,吉林更要守住初心、保持新意、持续带来“惊喜”,一方面,要充分调动群众齐心参与的热情,在全吉林营造“滨至如归”的温暖氛围。另一方而,要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深度挖掘吉林本土特色文化内容,为吉林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感,形成独具一格的吉林文旅项目,方能保持长久吸引力。
注重宣传,形成流量传播“协同力”。充分把握当下“流量经济”的特征,注重用好多元化、立体化的营销方式,借力积极正面的舆论反馈,为吉林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引流拓客。一方面,要形成宣传的多面合力,打造吉林涵盖政府部门、本地居民、网络达人、游客媒体等各类群体的全方位传播矩阵,多触角、多角度进行宣传报道。另一方面,要用好多样化传播平台,重视抖音、微博、小红书等新媒体的作用,不断打造吉林出圈出彩的热词、热梗、热点,增加社会曝光度。
强化治理,持续改进综合“承载力”。聚焦文旅活动衍生的新需求、新领域。一方面,补齐吉林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如停车场地升级改造,老旧道路、志愿服务站点等优化完善,不断健全吉林城市功能,打通服务痛点堵点,深入盘活本土特色文旅资源和商业资源,创新丰富消费业态,为游客提供高质量体验感。另一方面,要树立吉林良好政府形象,既要做生意,更要显诚意,充分借鉴哈尔滨一系列“讨好型市格”的操作,注重细节提升。
树牢口碑,聚焦经济发展“竞争力”。没有好口碑的保驾护航,注定只能做“一锤子买卖”。一放面要切实关注旅客的合理诉求,及时全面做出正面回应和积极调整。另一方面,要对关乎游客“衣食住行”的重点领域,不断加强吉林的行业监管,严厉打击加价宰客、欺行霸市等现象,以优质的消费环境,给游客带来满满的安全感,以游客的“二刷三刷”促进吉林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