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考察,深入社区了解基层减负情况,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这为新时代基层减负降压工作指明了实践方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基层工作是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的复杂地基,要提升神经末梢的“灵敏度”、夯实复杂地基的“坚韧性”,就要“清晰”基层工作权责事项,搞清楚基层减负的出发点、高光点和落脚点,多“点”发力,真正推动基层工作提质减负、明责、增效。
厘清权责体系,清晰为基层减负的出发点,绘出“底色”。为基层减负,其初衷是让基层工作人员能“轻装上阵”,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为民服务、干事创业上去,而不是把“为基层减负”当做层层加码的“新的工作任务”,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让基层提供“证明工作不过度留痕的材料”等。不能违背初衷、本末倒置,不能抱有“开会就是重视、发文即为落实”的陈腐观念。要着力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理的基层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清单管理机制,明确“减谁的负、减什么负、谁来减负、怎么减负”,让基层负担无所遁形,让形式主义无处立足,让官僚主义无处安身。
紧抓降压赋能,打造为基层减负的高光点,绘好“亮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根已久,需久久为功方能“连根拔起”,但也不能光给基层“降压”,还得“明责”,减负是“出发点”,尽责是“前行之路”,“尽好责”就是基层工作的“高光时刻”。一方面,制定基层干部责任清单,通过明晰责任边界、理顺职责关系、规范责任事项,让基层干部履职有据可循,“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明确“减去的负”要投入到“尽什么责、怎么尽责”上去。另一方面,解决“权责不匹配”的问题,重视基层“能力有限、责任无限”的痛点,要强化向基层干部赋能的资源保障,推动资源资金、管理权限、人财物等向基层倾斜,促进基层权责统一。
落实为民服务,站稳为基层减负的落脚点,绘就“成色”。习总书记强调:“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让减负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为基层减负的落脚点就是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为民增收致富。一方面,要明晰基层工作的权责奖惩,优化容错纠错机制、奖励措施,鼓励基层干部“敢做敢为”,提升基层治理工作效率,让基层干部放下包袱、甩开袖子,干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事业。另一方面,要完善基层工作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模范先锋”的带头作用,激励基层干部“善做善为”,坚持“问效于民”,将“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引导基层干部真正做到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