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福建,闽南街头的黄花风铃木欣欣向荣,闽东的桃花灼灼满山,闽北的山茶氤氲四野,闽西的草木郁郁葱葱,闽都的古厝流苏如诗,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是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缔结的硕果,是“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骄傲”的誓言的稳稳落地。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洒千秋。青年干部要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让生态的硕果甜蜜人民群众的生活。
在一心一意中坚持生态惠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的生态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地方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础,是保障子孙后代利益的前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持续优化生态文明布局,持续加大污染防治攻坚力度,持续增强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老大难环境问题的治理,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福祉。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场接力赛,青年干部应坚持这一福祉,牢记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使命,接好绿色“接力棒”,向生态环境要幸福,奋力将“生态财富”转变为民生福祉。
在驰而不息中坚持生态利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民群众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利益,就是保护和党和国家的发展根基。伴随着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升,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期盼更为迫切,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青年干部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期盼、急切,主动投身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中去,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牢记在心,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功成在我的担当,在创造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上用力,让这一人民大义、大德之利惠及当代与千秋。
在枝叶关情中坚持生态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方针落地的关键角色,是实施者,也是监督者,是排头兵也是勤务员,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党员和人民群众怎么看、怎么干都要以领导干部为“范本”,照着做、照着比。因此,青年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动摇,以身作则,履职尽责,在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污染问题、为老百姓营建更好的生活环境上钻研思路、思考方法、寻找对策,将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蓝天、碧水、净土保护好,让人民群众切身享受到生态果实。(叶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