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县域一直是落实各级人才战略和人才政策的“主阵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场”,尤其是随着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才和创新愈发成为县域发展的重要变量,唯有加强人才引育创新、深化产才融合,继续保持不停步、不歇脚、不松懈的劲头,方能让县域人才“有枝可栖”,破冰县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需”定向,在“引”字上求突破。人才工作关乎全局、影响深远,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用战略思维谋划,把人才工作嵌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立足县域战略布局和发展现状,科学谋划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工作。精心谋划“引”。全面谋划人才工作顶层设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人才政策迭代升级,注重做好前瞻性谋划,科学制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建立完善项目化推进、跟踪式督导工作机制,确保以更加有效的思路举措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创新开展。聚焦产业“引”。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坚持以产引才,以才促产,紧扣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现实需要,科学绘制人才需求“图谱”,建立“产业+项目+人才”引进机制,鼓励企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实施重大课题与人才专项,推动人才链和产业链的相互促进和深度融合。突出乡情“引”。把在外人才作为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重要突破口,时刻关注在外人才群体,时刻注意收集在外人才信息,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求,摸清在外人才底数,同时坚持着眼长远,推动引才关口前移,吸引年轻学子返乡创新创业,充分释放人才回流效应,不断积蓄“源头活水”。
以“精”施教,在“育”字上做文章。人才既要靠引进,也要靠培养,如果说引进人才是“输血”,培养人才则是“造血”。县域普遍存在人才资源匮乏、存量不足、流失严重的问题,面对这种人才困局,除了积极“输血”外,更要“造血”。强化多方协同参与,提升育的“精”度。要深化校企合作,用好用足高校创新资源“富矿”,搭建产教对接平台,打造“政府搭桥、高校接单、企业使用”的人才培育链条,鼓励重点企业与对口高校联动,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课堂搬到生产线旁,推动协同培育走向制度化、常态化。突出青年科技人才,提升育的“力”度。要紧扣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引导企业创新主体和平台载体拿出更加务实管用的“人才培养硬举措”,帮助青年科技人才尽快走出摸索期,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主动为青年科技人才搭梯子、铺路子,助力一批青年科技人才崭露头角、发光发热。着眼建强人才队伍,提升育的“广”度。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把高校专家学者“请进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议题,常态化开展授课活动,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专业素质能力;选派优秀人才外出,学习发达地区、行业标杆,激发人才争先创优的旺盛斗志。
以“诚”服务,在“留”字上找切口。人才环境的优劣关乎人才发展大计,林深则鸟乐栖,水广则鱼畅游,要努力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以一流的服务阵地“顺”人心。依托人才云等各类线上平台,将人才信息与人才政策智能匹配,全面提升人才服务能级,用大数据跑出人才服务“加速度”。持续深化人才公寓、青年人才驿站等场所管理,完善各类配套设施,建成“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用人才服务“小阵地”支点,撬动人才服务“大跃升”、县域经济“大发展”。以一流的服务环境“留”人心。持续深化人才品牌建设行动,以“一对一”“面对面”“心贴心”方式,在人才工作生活各方面提供全程化、个性化、保姆式“一条龙”服务。完善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及时了解协调解决人才“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不断深化人才品牌内涵和功能。以一流的社会环境“悦”人心。要坚持发挥行业领域优秀人才典型示范引领、精神激励作用,收集报道各类人才先进事迹、工作成效以及为社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全面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同时广泛推介本地人才服务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完善人才工作保障措施,释放人才引育用留“好声音”。(涂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