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要想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激发乡村工匠队伍活力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要深刻认识乡村工匠在乡村振兴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激发其积极性,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同时,将优秀人才聚拢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前进。
主动挖掘深耕,以发现技能人才增添乡村振兴发展动能。习总书记说过,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出发,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配置人才。要想夯实乡村振兴事业的人才基础,就要健全人才配置机制、提高人才配置效能,这样才能充分利用人才资源,释放人才活力。而培育自己的乡村工匠、挖掘培养乡村当地手工业者与传统艺人、支持与鼓励传统技艺人才创办特色企业这些措施,都是我们可以去主动落实并加以实施的,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将会推动技能型社会的建设,更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健康发展。
积极改进政策,以保障发展环境护卫乡村振兴顺利起航。乡村振兴之路本就需要落实的政策来支持。面对乡村工匠,我们应当认真落实制度保障这项工作,不搞花里胡哨,不做表面功夫,将支持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增加乡村工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他们将精力更多的投入到传统技艺的发扬上,从而激发乡村工匠内生动力,进而共同朝着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迈进。我们应设身处地考虑到乡村工匠的工作环境,不做惠而不实的政策。要多深入一线,访问工匠情况,掌握最新资料,解决工作困难,及时推进政策,从实际需求出发,将政策支持严格落实下来。
自发宣传符号,以推广特色技艺点亮乡村振兴发展土壤。中华文化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始终屹立于世界之巅,让世界认知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近年来多种文化形式和文化载体的传播更是让中华文化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把中国方案、中国主张、中国魅力让世界人民得以领略。我们应该抓住这个主要方向,用人民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将许多地区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特色标识在人民群众中宣传开。要把抽象的传统文化工艺转换为清晰可感的文化符号的同时,将传统工艺与普罗大众的距离拉近。乡村振兴工作在传统工艺为主的内容加持下,也将焕发出新的气象。
蓝图已经绘就,行动只争朝夕。今天的中国建设“船到中流浪更急”,前方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还有不少硬仗要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我们应不断迎接挑战,咬定青山不放松,埋头真抓实干,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迈出坚定的步伐,接过国家复兴接力棒,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王庆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