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挖掘培育乡村各类技能人才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文章通过丁海燕这个鲜活的乡村工匠缩影,旨在强调乡村工匠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正如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尤为需要这支带着技艺、有乡土人情的工匠队伍力量。挖掘培育乡村各类技能人才实为必要。在我看来,激发乡村工匠队伍活力,关键在于锚定“挖掘”、“培养”、“坚持”这三大要素。
激发乡村工匠队伍活力,善在“挖掘”。挖掘“土专家”、“巧工匠”需要善于发现,更需要精准挖掘工匠资源。要综合考虑传承基础、市场需求、发展潜力等多种因素,通过摸底调查、镇村推荐等方式全方位摸排,充分挖掘当地农村技能人才;还可以举办技能大赛活动、打造相关“自我展示”的网络平台,发现外来优秀工匠力量,通过“本土人才+引进人才”模式,充分壮大工匠队伍活力,积极构筑乡村工匠“蓄水池”,带强产业发展的工匠生力军。
激发乡村工匠队伍活力,重在“培养”。根据乡村工匠的特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和鼓励乡村工匠创办经营主体,带动工匠增收创收;鼓励有“手艺人入股”的企业培育,发展相关非遗、工匠手艺的行业,充分促进乡村工匠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保证从业农户稳定增收;积极加强与学校合作,推动相关中职学校传统工艺专业建设,培育潜在工匠人。通过开设相关技艺教学等培训班,以授课形式传承传统技艺,从而打破乡村工匠技艺“一脉单传”的尴尬局面,全力朝着“薪火相传”转变。
激发乡村工匠队伍活力,贵在“坚持”。乡村中不难发现有很多出色的田秀才、土专家等传承艺人,但是他们因为所从事的行业增收困难,而被迫改行。生计都成了问题,长期坚守谈何容易。贵在坚持,不仅要充分发挥本身工匠自觉精神,热爱自己的职业,凭着“精益求精”的一股干劲,一丝不苟地专注在自己认定的事业上。当然这些远远不够,政府也需要将乡村工匠纳入职称评定序列。通过评定职称,不仅增强了乡村工匠的职业荣誉感,更是充分肯定了工匠人的经济社会价值,提升了这些工匠人的社会地位,也为进一步激发乡村农业技术人员持续扎根基层,提供了有效的制度支撑和保障。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重点在人才。激发乡村工匠队伍活力,善于发现乡村工匠人才,重点培养,坚持让这些带着乡愁的工匠们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我相信,他们一定会为中国式现代化、农村乡村振兴建设注入不竭动力。(曾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