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已日益成为各种政策的落实点、各种利益的交汇点、各类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矛盾的集聚点。坚持党建引领,以人为本,从细微处着眼,积极创新“六微”治理服务模式,逐步形成“党组织领导、自治组织搭台、居民广泛参与、多元协同发展”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努力为居民提供多样化、便捷式、综合性服务,打造社区和美家园。
一是“微平台”收集“微心愿”
借助互联网这一现代信息手段,着力搭建社区治理“微平台”,先后开通社区先锋网、党员微信群和网格居民微信群,构建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交相呼应的宣传矩阵,居民可以在这些“微平台”中就社区建设进行交流和建议。同时打造承载邻里亲情、文明与共的居民生活“畅谈长廊”的“百姓评理说事点”等多种形式的线下平台,收集居民方方面面的需求,零距离服务群众,居民“急难愁盼”的多个细微却具体的民生需求问题,逐一得到解决。
二是“微网格”实施“微治理”
以精准服务社区居民为导向,将基层党建‘绣花针’串起基层治理‘千条线’,建立“街道带社区、社区抓网格、网格管党员、党员当先锋”的四级治理架构,实现网格有支部、服务有温度、治理有路径。并坚持将党组织设置与“网格化”管理相融合,采取“单独建”加“联合组建”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整合社区网格成立网格党支部,推选威望高、能力强的党员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确保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推进了组织体系的“神经末梢”和市域治理的“基础单元”互融共促,努力以更有成效的基层治理提高更高品质的群众生活。
三是 “微服务”点亮“微幸福”
在“志愿者服务站”的基础上,组建“义务巡逻队”、“救在身边”、“文化志愿者”等各类志愿者服务队,多名党员做为楼长和居民代表融入其中,成为志愿服务的“领头雁”, 带领志愿者进行着“一帮一”、“多帮一”等多种方式的“微服务”,用爱心温暖社区。同时结合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制度,利用辖区单位和红领工作站成员单位的丰富资源组织单位志愿者,以居民多元化需求为导向,制定特色服务清单,积极开展如爱心义剪、爱心义诊、义务写春联、便民法庭、警民联调、补种花草等一些专业技能较高、专业性较强的“微服务”活动,以“微服务”争做群众的“贴心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关心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李云 章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