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时节送真情,寒冬慰问暖人心。走访慰问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是解民忧纾民困的暖心工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要在走访慰问中身体力行,传递“党的声音”、收集“民情民意”、送好“暖心礼包”。
一言一行树形象——“面对面”宣讲,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党的理论如一股清泉、一盏明灯,带来精神滋养、照亮前行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党内教育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的学习,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走访慰问之时,正是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时。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走访慰问的政治功能,通过“送学上门”“关心关爱”等方式,做政策的积极宣介者,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要把走访慰问作为宣传党的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媒介,把博大精深的理论思想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从群众视角出发,把“书面文字”变为“乡音土话”,少一些“阳春白雪”,多一点“下里巴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讲述新时代10年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内蒙古的关怀与支持,在讲好经济、教育、医疗、民生等发展巨变中,宣传各族群众得到的实惠和好处,用“小故事”讲透“大道理”、用“小事例”诠释“大理论”,让群众听得进、有体验、受触动,让理论内化于心,让宣讲声入人心,引领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一枝一叶总关情——“零距离”走访,让民生服务“直挂云帆济沧海”。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的事是“头等大事”,所思所想、所求所盼就是力行为民之举的具体方向。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问计于民方知虚实。唯有先“问民”,才能做到“懂民”“忧民”“为民”“惠民”。基层党组织要用心体会“访”的深刻意义,走访老党员、老干部,深入交流、互相探讨、共话未来,诚恳征求老同志们意见建议,进一步燃起对党的忠诚之心。要坚持“人民至上”,以“空杯”心态,扑下身子,躬身而入,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交流沟通,打开群众“话匣子”,听取“牢骚话”和“弦外音”,在嘘寒问暖、亲切交谈中捕捉“小细节”,了解其所困所忧所虑,在喜怒哀乐、点头摇头中读懂“小心思”,寻找解决群众需求的“行动指南”。当俯身竖耳的“倾听者”,听最基层最真实的“声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把“需求清单”转化为工作实绩的“成效清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点一滴践初心——“实打实”慰问,让急难愁盼“柳暗花明又一村”。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走访慰问是一项“暖心工程”,代表着党中央的关心关怀关爱,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碰撞。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传递党的温暖的使者,基层党组织要秉持一颗“细心”,细致做好前期“功课”,认真摸清真正需要帮助、帮扶的对象,对符合条件的慰问对象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慰问活动的精心、精细、精确;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深入街头巷尾、房前屋后,详细了解慰问对象的基本情况,掌握实情、沉淀真情,一户一策、“量体裁衣”制定措施,做到“慰问有度、和而不同”,把“暖心包”送到群众心坎上。要怀揣一颗真心,以真心换真情,与慰问对象坐在一起,多讲暖心话、称心话,用诚恳的语气、真心的交谈给予“暖心”的爱和“亲切”的鼓励,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情怀保持同慰问对象的血肉联系。要适时开展跟踪问效,做好走访慰问“后半篇文章”,力求从根本上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做到“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杭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