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以政府之“紧”促百姓之“裕”

2024-01-25 08:39:24 | 来源: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委组织部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值得注意的是,“过紧日子”之前加上了“习惯”二字,从“过紧日子”到“坚持过紧日子”再到“习惯过紧日子”,这意味着“过紧日子”不是一时之需、权宜之计,而是一贯的方针政策和长久的制度安排。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穿着草鞋干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勤俭办一切事情”,再到新时代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过紧日子”始终是我们党的好作风、好传统,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人民财政为人民,节用是手段,裕民是目的,彰显着“鱼水相依”的为民初心和“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在财政实践上,“三公”经费增加了,用于民生保障的支出就减少了;中央本级的经费增加了,用于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资金就少了。“习惯过紧日子”就是要以政府的“紧”换取百姓的“裕”,腾出更多财政资源,把“省”下来的钱用在“刀刃”上。

当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过紧日子”并非意味着少办事、不办事,而是在有限资金内多办事、办好事,做到“小钱小气、大钱大方”。所谓“小钱小气”,就是坚持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花,勒紧腰带过“紧日子”。要持续把牢预算管理、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关口,严控“三公”和会议、差旅等经费,树牢正确政绩观,绝不允许“大手大脚”“跑冒滴漏”,绝不允许乱拍脑袋、劳民伤财。所谓“大钱大方”,就是不断优化调整支出结构,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要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来,牢牢兜住基层“三保”底线,办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民生实事,让有限财力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民生效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紧日子”过成一种习惯,用“紧日子”换取“好日子”,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纪程)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