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以来,我国演唱会市场持续恢复并呈井喷态势,马拉松式的演唱会也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散举办,“一场演唱会带火一座城”现象在各地轮番上演。有数据显示,10月12日周杰伦上海演唱会当天,上海夜宵外卖量日环比增长24%。;薛之谦衢州演唱会为当地带来1.24亿元旅游收入,拉动6.9亿元消费;浙江宁波的一场冒雨演唱会直接拉动住宿订单同比增长超110%,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70%,当地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2.8倍,较2019年同期增长16%。
利好消息频传的同时,“黄牛捞钱术”“又贵又难抢的秒罄门票”“假唱与半开麦”“屏摄、二次传播、恶搞”等演唱会新老乱象一次次被冲上风口浪尖。行业、观众、相关部门尽数被推搡到聚光灯下,大家都是无形的手,又都无处藏匿、避无可避,对话磨合、直面问题、更新答案。
“锈迹斑斑”的钥匙,总伴随着恼人的“吱呀声”与不合时宜的“休止符”。日前,文旅部、公安部联合发文,将加强对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的规范管理,实行实名制,公开售票数量不得低于85%。不少观众千辛万苦跨过“代拍/代抢”“灰色地带的渠道票博弈”“谎称无票也能入场却强行推人过检票闸机口”“对外以‘不可抗力’理由被临时取消”等等障碍关卡,一腔腔热血最终却在“歌听不清楚、音响效果差”、1599元“柱子票”、580元门票座椅脏到不敢坐……所带来的不佳观演感受中碎成泡影。
视线被遮挡、场地冷气温度、擅改演出内容、因剧烈震感而苦不堪言的小区居民,是主办方的考量;被激光灯照射而受损的手机镜头、二次传播和恶搞演唱会视频、利用五月天演唱会现场视频进行假唱鉴定,是观众的意识……如何将演唱会这把文旅复苏“金钥匙”恰得其分地用好,考验着城市的每一位主人翁。
“行走的GDP”“爆单”之后,演唱会市场应找准“快”与“奢”、“情怀”与“专业”的多元阵营。一张电影票、一局剧本杀、一个文创盲盒、一集超前点播,由于供需失衡,包含演唱会在内的各种“非必需”的文化消费形式一边更新换代,一边伺机坐地起价,高企的票价成了横亘于人、生活与文化产品间的百丈铜墙。文化消费可以贴上“奢侈品”“烧钱”“多巴胺消费”的标签,却无法排斥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同时存在,可以并且应该更加亲民,通过投入更多供给,从而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供需平衡,使消费者与经营者双向奔赴、共同获益。
杨千嬅MY TREE OF LIVE世界巡回演唱会中全场齐声合唱的“谁人待我好待我差太清楚”、毛不易《幼鸟指南》全国巡回演唱会中满场的“可时光呀,不听话,总催着人长大”……2023年,从“看演唱会”到“参与演唱会”,从手幅、海报到星光海的满屏仪式感,还有《陈情令》等热门剧集的衍生拼盘演唱会,观众乐于为“大型KTV”买单的现象背后,是情绪的观照与共鸣、是压力的疏解与表达、是受众圈层与个体评判标准的差异和多样性。现场氛围与互动感,门槛资格与专业性,挣快钱与割韭菜,演唱会的新形态与多元阵营或许正是在一系列的讨论中点燃与绽放。
演唱会+Citywalk,如何巧借跨城观演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变“流量”为“留量”?在形成、打磨“演艺+文化+旅游”新消费模式的必经之路上,将“明星流量”转化为“城市留量”,做好“演唱会+citywalk”的“后半篇文章”。例如,温州文旅部门便推出“凭演唱会门票购买江心屿景区门票可享受半价优惠”等多项活动,大胆举措深挖演艺市场潜力,接住“演唱会红利”做大、做强产业链,将演艺活动带来的巨大人流延伸到旅游景点、酒店、餐饮、购物等整条文化旅游消费链,充分释放演艺经济的溢出效应。
对于属地政府,保障安全是首位,警、企、民群策群力密切协作,对可能引发影响安全稳定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先预测、工作前置早应对。加强对主办方票务管理的监督,堵塞政策漏洞,挤压“黄牛”炒票空间,让“强实名制”有名有实,真正解决演唱会买票难问题。加大宣传教育,引导粉丝群体树立正确价值观。(浙江省三门县浦坝港镇 后浪小锋队 林怡敏)